广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高三德介绍道,休息不够、饮食失调、过度娱乐是假期“火源”。休息过少,盛宴不断零食不离口,忘记及时饮足量的水,烟酒无度会导致气阴耗伤,“虚阳”。
医学指导:广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高三德
“恭喜发财,祝你蛇年行大运,红红火火”,新年贺词还没应验,有些人的身体却先“火气十足”、“红红火火”了:眼睛充血、分泌物增多,痤疮如雨后春笋爬上脸蛋,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声嘶,咳嗽痰黄,便秘尿黄等……这主要是因长假期间人们生活不规律,不注意饮食和及时补充水分,阴阳失衡而上火了。哪里上的火,就从哪里下火,节后下火同样可以从饮食做起。
广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高三德介绍道,休息不够、饮食失调、过度娱乐是假期“火源”。休息过少,盛宴不断零食不离口,忘记及时饮足量的水,烟酒无度会导致气阴耗伤,“虚阳”、“实火”上升,身体便容易上火了。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蔬果杂粮胜良药”。若春节期间,餐餐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煎炸热辣,节后一定要好生调养。
节后降火 蔬果杂粮胜良药
新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可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预防便秘,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高三德建议,有上述上火症状者早上可饮一杯五谷豆浆(黄豆、花生、玉米、小米、燕麦各适量)、一杯蔬果汁(苹果、番茄、胡萝卜汁)。也可自己动手煲一些苹果山楂水,健脾、助消化。
脸上长了痘痘别着急,可以把芹菜、西红柿、雪梨、柠檬洗净后榨汁喝,或者用胡萝卜、芹菜、洋葱榨汁也可以,都有清热、解毒、去火的作用。
节日中饮酒较多的市民用葛花、甘草、陈皮煲水进行饮食调理。
降火药要对症选
市面上的清火中成药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药材有牛黄上清丸、龙胆泻肝丸、三黄片、导赤丸、青果丸等。高三德强调道:“清火药的使用要慎重,绝不能见了清火药就吃,有些人这种不管用,再换另一种,反会吃出病来,务必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他告诉记者,不同类型的火,去火方式不同:肝火旺者用龙胆草、白芍、黄芩和雪梨煮水喝;心火旺者吃莲子、百合汤;胃火旺者喝绿豆粥或用山栀子、知母、石斛煲瘦肉水喝;肺火旺者用莲子、银耳泡软,和冰糖、雪梨一起放在一个大碗里,加水蒸两小时后食用,可以清肺、祛痰;肾火旺者喝点淡盐水。(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和肾火的不同详见右文)
若自己无法把握,不适严重时不妨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降火药。
信息时报记者 徐姗 通讯员 高三德
■教你一道
不同部位的上火症状
高三德介绍道,中医学认为,火是五行之一,火引起人体发病,则称为火邪。人体“上火”,就火的性质而言有“虚火”与“实火”之分,就作用的部位而言,有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和肾火的不同。
节后最常见的是胃火:多数为实火,表现为口腔溃疡、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上腹不适、大便干硬、脸部三角区长痤疮,舌红、苔黄。
较常见的是肝火:主要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大部分为实火,部分为虚火,虚火则在火热症状的基础上,兼有阴虚证状,如腰膝酸软、耳鸣。
肺火旺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咳嗽、气喘、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等。
心火旺:表现为心烦易怒失眠、口舌赤烂疼痛、小便赤、涩、灼、痛,舌尖红绛、苔黄。
节后肾火旺较少见:多为虚火,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睡眠不安、五心烦热(两手两足及心区发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症状。
(责编:张岩)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