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也是血栓性疾病的一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或复发的重要原因———
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一种,目前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在现存的700余万脑血管病患者中,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达到150万。
近日,在由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赛诺菲集团支持的“2012国内脑卒中大会”神经内科论坛上专家指出: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发作或再发作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国内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华扬教授出席了论坛,着重介绍了我国脑卒中疾病发病特点和趋势,强调了脑卒中早期筛查及规范检测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医生和患者应该重视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及复发的高危风险。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也是血栓性疾病的一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或无症状,即使身体已经发出了一些“预警信号”,如一过性的头晕、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但由于其症状不明显且持续时间不长,很容易被患者、家属甚至医生所忽略。如果不及时治疗,多次发作后会造成难以恢复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长期的偏瘫、失语等,甚至死亡。
颅动脉狭窄一旦存在就很难逆转,卒中复发风险也随之升级,近一半的患者在3年内会复发脑血管疾病,一旦复发,所引发的后遗症及肢体残疾比第一次要严重得多,患者及家属应该格外重视其复发高危风险。
对于由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是关键。对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华扬教授表示:“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基石,也是研究最充分、证据最多的一大类药物。2010国内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提出: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应以单药为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可以作为优选药物;有证据表明,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获益优于阿司匹林。”
在坚持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危险因素的控制也必不可少,包括降血压、降血脂、有规律的锻炼等。患者只有长期治疗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远离卒中复发威胁,乐享健康生活。(责任编辑:宋章威)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