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目前是解决就医难问题的一条捷径,“线下省厅廖厅长,网上医生哥波子。”廖新波2006年开始在网上写博客,内容主要包括谈健康、谈医院服务和谈医改等。
互联网目前是解决就医难问题的一条捷径,“线下省厅廖厅长,网上医生哥波子。”廖新波2006年开始在网上写博客,内容主要包括谈健康、谈医院服务和谈医改等。其中,在他新浪博客里关于医改的博文已近700篇,所发微博不计其数,吸引了近千万粉丝,一些报纸也曾专门报道。廖新波因此也被誉为国内名气最大的博客官员。
面对就医难问题,廖新波的观点朴实而客观:“医改已经进行30多年了,即便是再过几年,也不可能就完成。”显然并不打算以普通的思维人云亦云,他把敏锐的目光,投向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在接受采访时为我们详细描绘了以网络辅助解决就医难问题的美好设想。
就医难,不只难在“医”上
医生少,病人多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患者想要见医生会有一定的难度。可问题的实质并不仅在“医”少,就医方向,亦成为困扰不少普通人的难题:生病了,该找哪个医院?去哪个科室?找哪个医生较好?等一系列问题。
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很好的帮助百姓解决求医难题。如果人们都能够很方便的上网查到相关的医疗信息,得到正确的指引,知道到哪个医院找哪个医生较好,而且还能很方便地看到医生的出诊时间、就诊须知等等,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就医难度。
就医难,“医”真的也很难
即便见着医生人们心里仍旧存在着诸多不满:“只看那么短短的几分钟、说的话太过专业,我们听不懂。真的能看好吗?”许多医患矛盾正是由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不畅、病人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所导致。
目前医生巨大的接诊量,想要对每一位病人都解释清楚,让患者真正的去了解,真的很困难。如果人们就医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疾病信息,可便于就医时理解医生做出的诊断与具体治疗方案,听到专业词汇上网一搜也能搞清楚究竟是什么,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医患沟通问题,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
“网络全科医生”呼之欲出
网络全科医生“不但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就医难的问题,还有助于降低就医费用”。网络上的健康医疗资讯,虽然有助于人们建立对疾病的认识,但是如果仅仅要求患者主动去搜寻相关资料,根本不太现实。网络全科医生也就是“家庭+网络全能医生”。由专业全科医生通过互联网,在线为人们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比如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就诊建议等。“这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医难的问题,还有助于降低就医费用”。
在他看来,网络全科医生的前景相当乐观:从医生角度,网络化的沟通能够实现一对多的服务,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从患者的角度想,如果就诊前都能通过网络得到专业医生的导诊建议,直接找对医院找对医生,这不仅节约了患者的时间,这不仅降低了盲目就医的几率,还能节省不少费用的支出。先期从网络全科医生处了解到的疾病相关知识,亦能在就诊时很好的帮助医患间沟通,增进彼此理解与信任;再者,无论对健康人或是亚健康者而言,如果可以经常的通过网络得到医生的健康建议,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降低患病几率,岂不更好?
然而,目前医生在现实诊疗中都难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人们又怎会轻易去相信网络全科医生呢?要建立专业的、可信赖的网络全科医生队伍,至少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网络全科医生必须具备专业资质。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建立信任难度是很大的,政府需要建立一套专业规范的认证体系,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生必须要通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在网络上为大众服务。
2. 网络全科医生只从事健康咨询服务。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论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视触叩听,都无法完全地展开,因此,医疗诊断还是应该在现实的医院中完成。而网络全科医生要做的,就是提出建议性的意见,如分诊导诊建议等。
3. 网络全科医生应通过科学的考核,取得合理的报酬。网络全科医生进行的辛勤的工作,自然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可是,报酬谁给更合适?如果直接由医生向患者收取显然不妥。
专业的网络健康咨询,也属于一种公益性服务,应由政务购买,成为政府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在患者方面也可以考虑通过医保定额支付小部分费用,有利于合理使用资源,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确保这一利民服务的长期开展。如此双重支付制度,不但能杜绝其他形式的牟利,更有助于网络全科医生社会公信度的累积。
普及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网络全科医生”虽然好,但也有人质疑,如果只从事健康咨询服务,不涉及医学诊断,大量的患者还是要往医院挤,这究竟能对缓解就医难起到多大的帮助呢?
医学的本质,在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及在疾病产生后如何防止器官的多功能损害。医生们把病看好,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病患的数量,而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人们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才是真正有效之道。这是从医者工作的本质,亦是“网络全科医生”们得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医学“减少疾病发生”的本质,不单是从医者必须遵从的,更是政策制定者和医保系统应遵循的。
廖新波也在担心,如今医保系统仍旧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支付观念,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观,总是等到疾病发生了才四处求医。如果医保系统能够支持健康教育服务的购买、或者为人们的健身锻炼提供支持,重建人们对健康、对医学的正确认识,强健人们的体魄,就可直接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我们对于健康的观念很重要,”作为卫生主管部门的官员,长期深入医院,感受颇深:“如果在观念上就不正确,只怕会离健康越来越远,不要等病了才急急忙忙去求医,保持健康才最重要!”
相关新闻:
改变:
政策: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