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按照传统养生理念要多吃温热性的食物。这条在南方依旧适用,温热的食物可帮助去湿防寒,也可少量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胡椒等,皆性热、味辛,具有温中散寒功效。
近日,伴随着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来临,一句“北方不懂南方的冷”红遍大江南北。正因为南北冬季的差异如此之大,冬季保健也多有不同。营养专家提醒,无论南北,寒冷季节都要时刻注意积极应对心脑血管疾病。
提醒1:防室内外温差过大
冬季寒冷,按照传统养生理念要多吃温热性的食物。这条在南方依旧适用,温热的食物可帮助去湿防寒,也可少量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胡椒等,皆性热、味辛,具有温中散寒、祛水湿的功效。
而在北方,由于暖气等措施的广泛运用,燥热的室内环境容易造成体内积热。如果此时再吃热量高、脂肪含量高且油腻的食物,则容易导致上火。在温暖的室内,可以多食用水果蔬菜,清热去火,平时应注意多喝热水。 穿着方面,南方空气中含有的水分较多,衣着被褥需经常换洗,并常常日晒保持干燥。南方人多使用空调或者电暖器保暖,此时需注意补充水分。而北方室外温度极低,应避免在清晨等时间段在户外活动,在回到温暖的室内后也别忙着脱衣服,可以先休息片刻,让身体适应新的温度环境,出门也同样道理。
不管南方北方,都要注意的是控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据研究显示,冬季使用暖气的家庭应将温度控制在18℃至25℃之间,再高则会使人疲惫犯困。此外,恒定的温度易滋生细菌,需经常通风换气。
提醒2: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室内外温差过大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事实上,有多种原因使得寒冬季节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是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二是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三是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责任编辑:宋章威)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