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库 > 成都日报 > “隔夜茶致癌”没科学依据

“隔夜茶致癌”没科学依据

时间: 2013-02-22 14:11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求医网

经长时间放置的茶汤,最主要的变化是其含有的茶多酚经过氧化逐步形成黄红、红褐色的氧化产物,导致茶汤的颜色不断加深。

摘要:

  “隔夜茶”是指头一天冲泡、经隔夜放置的茶汤。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隔夜茶”实际上是经长时间放置的茶汤,与早上冲泡、直至傍晚才喝的茶汤极为相似。这些经过长时间放置之后的茶汤,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白天的气温比晚上高,在白天经长时间放置的茶汤中的变化甚至比“隔夜茶”更为剧烈。

  经长时间放置的茶汤,最主要的变化是其含有的茶多酚经过氧化逐步形成黄红、红褐色的氧化产物,导致茶汤的颜色不断加深。因此,一杯清澈碧绿的茶汤放置久了,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会失去原有的绿色,而不断增加黄色、红色的程度,茶汤的澄清度也会下降,而变得越来越浑浊。不过,这些氧化产物都是无毒的,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曾有说法是“隔夜茶不能喝”,否则容易得癌症。这种说法的依据是:茶叶经放置过夜后,其中的一些二级胺类物质可以转变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二级胺类物质并非茶汤中所特有,而是广泛存在于很多种食物中,尤以腌腊制品中含量最多。即使是“隔夜茶”,人们从茶汤中摄取的二级胺类物质数量极为有限,远低于人们从任何一种主食或蔬菜中摄入的量。

  再者,二级胺类物质并不等同于致癌物——亚硝胺,二级胺类物质本身并不是致癌物,而是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与硝酸盐共同存在、并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形成亚硝胺。所谓的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等多种因素,也就是说,并非茶汤中含有二级胺类物质和硝酸盐就会产生亚硝胺。

  此外,亚硝胺的致癌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在人体内要达到一定的含量时才会产生致癌作用。据研究,亚硝胺要达到每千克体重吸收100至200 毫克才有可能致癌,而且需要持续性大剂量的服用。尽管“隔夜茶”中可能含有亚硝胺,但其含量并不比其它食品中的含量高,根本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危害性。

  反之,人们在正常喝茶的时候,可以从茶汤中摄取较多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而这些化学成分都能够有效地阻止人体合成亚硝胺,是亚硝胺的天然遏制剂。

  尽管如此,也并非说“隔夜茶”不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茶汤放置时间过久,茶汤中的蛋白质、糖类等物质是细菌、霉菌繁殖的有效养料,因而,茶汤在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存在滋生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可能导致茶汤的变质。

  在茶汤的放置过程中,伴随着茶汤温度的下降,所含有的茶多酚和维生素等物质大多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茶汤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其营养保健价值也随之下降。从喝茶的科学性来说,还是要提倡现泡现饮,尽量避免喝“隔夜茶”等放置时间过久的茶汤,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茶叶的价值,为人们健康提供较好的营养和健康成分。

相关标签
隔夜茶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精彩推荐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