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也不宜睡一个被窝,还是同床异被好。同睡一个被窝,两个人挨得太近,同样存在面对面睡觉的弊端,对健康不利。
1.相对而睡
夫妻相对而卧会吸入对方呼出的废气,大脑缺少新鲜氧气,容易造成失眠、多梦等。
具体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母子之间面对面睡觉是很常见的,因为这种睡姿可表达夫妻间的恩爱和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但其实这种睡法是不卫生的,不利于双方的身体健康。
一般情况下,成人脑组织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6左右。两个人面对面睡觉时,双方长时间吸收的气体大部分是对方呼出来的“废气”导致氧气吸入不足。氧气吸入不足易使睡眠中枢的兴奋性受到遏制,出现疲劳,因而容易产生睡不深或多梦等现象。同时,因睡眠中枢兴奋受到遏制而出现的疲劳,其恢复过程比较缓慢,使人醒后仍感到昏昏沉沉、萎靡不振。
另外,夫妻间也不宜睡一个被窝,还是同床异被好。同睡一个被窝,两个人挨得太近,同样存在面对面睡觉的弊端,对健康不利。同床异被有三大好处:首先可以减少肩部受寒透风的机会;其次有利于各自的深呼吸和深睡眠,可以少吸入一些二氧化碳,多吸入一些氧气;再就是有益于培养夫妻感情。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暂时“分隔”也是一种小别,一旦小聚将更有情趣。
2.戴饰物入睡
一些女性习惯戴着首饰睡觉,这样容易磨损皮肤,让人感觉不适,也容易加速佩戴部位皮肤的衰老。
具体分析:
其一,一些饰物是金属的,长期对皮肤磨损,会引起慢性吸收以至蓄积中毒;其二,一些有夜光作用的饰物会产生镭辐射;其三,戴饰物睡觉会阻碍机体的循环,不利新陈代谢,这也是戴饰品的局部皮肤容易老化的原因。
3.张口呼吸
睡觉较好用鼻呼吸,如果张口容易使气管、肺和肋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也会让人半夜醒来。
具体分析:
有些人在睡觉时喜欢张口呼吸,这样做对健康有一定害处,应予纠正。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暮卧当常习闭口,开即失气,且邪从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要求人们在暮色降临,卧于床第之后,要闭起口用鼻子来呼吸,不可张口喘气,不然的话会引发一些疾病的发生。这话讲得非常合乎科学道理。因为鼻孔中有鼻毛,可以挡住灰尘污物,能对吸入的空气起过滤的作用。如果张口呼吸,不仅空气当中的尘埃容易吸入呼吸道,并且气流在口咽往返,醒来后会使人口干咽燥,甚至会引发许多呼吸道的疾病。
有的养生家对夜卧张口呼吸的害处看得更为严重。如清代初期优秀养生家石成金在《长生秘诀》一书中说:“夜卧常习闭口,最是固养元气。若开口,则走失元气,且邪恶从口而入,又生血绝诸症。凡夜卧开口,其牙齿为出入之气所触,后必病齿,但睡而张口者,牙齿无不早落,可以验之。”石氏以自己的临证经验告诫人们夜卧张口,不仅损伤元气,容易引起面色失润、夭然不泽、头晕目花、四肢清冷,脉来空虚的血脱证候,并且还能引起牙齿不固,过早脱落,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但有些人是由于鼻息不够畅通而被迫张口呼吸的,倘若在这种情况的话,要及时地去医院检查治疗。
4.戴胸罩入睡
胸罩会导致前胸后背产生压迫感,让人睡不舒服。建议女性睡觉时较好穿得宽松点,不要束缚胸部。
具体分析: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睡觉时还戴着胸罩的女性,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对4700多名女性进行了两年半的调查,发现每天戴胸罩的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者,罹患乳房癌的机率是戴的时间较短的人的21倍;如果连睡觉时都戴的人,这个数字则会跳到113倍。研究报告指出,美国乳房癌罹患率逐年上升,与胸罩普及有关。
研究表明,胸罩会压迫乳房中的淋巴腺,使得在此处产生的毒素不易排出,日积月累就会癌变了。而且大多数胸罩由化纤制成,化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乳房带来不良刺激,长期戴化学纤维胸罩,无疑是促发乳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医生建议女性,尽量少穿过紧的胸罩;以棉制品胸罩取代化纤制品胸罩,尽量减少每天戴胸罩的时间建议是等要出门时戴,而且一回家就拿掉,并且再按摩一下乳房,以使该部位的淋巴系统得以恢复正常。
5.室温过高
温度过高会使人体代谢旺盛,睡不踏实。另外,温度高会导致室内微生物处于活跃状态,对健康不利。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室内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胸闷,进而影响睡眠。
具体分析:
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增多。睡眠温度在18℃以下,也会容易醒转,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因此卧室室温一般以20℃左右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如果是办公室,温度较好恒定在17℃,这是最适合人类思考的环境温度,也是较好学习温度。
(责任编辑:宋章威)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