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胶囊本身不是药,现有法律法规对于制售“毒胶囊”罪名划归不明确,目前大多以笼统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或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起诉判决。
本报济南1月31日讯(记者 廖雯颖) “企业之所以肆无忌惮,就在于利益驱动巨大,违法成本却很低。”省政协委员、山东德孚威律师事务所主任于毅建议,将“毒胶囊”纳入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处罚范围,并尽快制定药害侵权救济法,填补相关法律空白。
于毅指出,由于胶囊本身不是药,现有法律法规对于制售“毒胶囊”罪名划归不明确,目前大多以笼统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或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起诉判决。“毒胶囊上游是明胶企业,中游是胶囊企业,最后才是药企,出了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将明胶企业尤其是胶囊企业列入药品的处罚范围。”
他提出建议,药品中擅自添加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辅料就是劣药,制售“毒胶囊”应按照药品管理法第75条对生产劣药的规定处以行政处罚。
(责任编辑:宋章威)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