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内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国内医疗机构共有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约241万人,其中173万人隶属公立医院,约占71.8%。
《2011年国内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国内医疗机构共有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约241万人,其中173万人隶属公立医院,约占71.8%。这七成多医生在享受着公立单位稳定福利的同时,亦被其编制的围墙束缚着自身的选择。
在现行体制下,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集中了教学、科研的优质资源,医生的各种保险和福利待遇都由医院负责。“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选择自由执业,相当于要放弃事业单位的身份。”不少医生看来,迈出这一步之所以要深思熟虑,因为不能不在乎这个身份,“呆在医院一天,享受着医院相应的保障和福利。如果出去了,医院一旦不提供完整的保险与福利待遇,相关的晋升评比也难以实现。”
因此,不少已经“出走”的医生至今认为,目前的多点执业并没有使医生真正获得自由,医生始终附着于公立医疗体制的身份管理及其相应福利,无法摆脱“单位”的约束。
不过站在医院立场上,也有观点认为,假若医院允许专家们进行多点执业,则可相应减少工资奖金。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医生的福利不被削弱,只需要与三方执业机构进行协商谈判,便可形成三赢局面。
曾其毅提供了一种具体思路:若一个单位负责医生的各项福利,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奖金就可相应扣减;另一个单位则负责余下的工资奖金。通过这条三方纽带,形成医院间的良性竞争。
专家支招 医生多点执业应由医师协会管理
面对医生多点执业可能带来的问题,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深圳这次改革有一定意义,至少是迈开了步子,但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他认为操作步骤还是太复杂了,一个医生有没有能力去多点执业,应由医师协会去管理,专业自治会更好。
“我认为,更有意义的做法是契约式管理、合同式管理。我根据我跟医院签订的服务条约在这里工作,其余时间在哪里,也不需要向医院打报告。这才是以市场为导向,可倒逼社会对医生价值的尊重。只要医生流动起来了,医生的市场价值也自然会形成了。”廖新波说。
曾其毅则认为,医生应该是区域性执业,建立区域性执业资格体系认证。区域性,就是医生在国内范围内获得执业资格,但是在地方执业需要通过当地注册,以便于管理。
医生自由执业的意义:
深圳医生转型自由执业,促进了公立医院提高待遇,防止优秀的人力资源流失,同时让医生自由流动,从而有利于形成医生的市场价值,并且医疗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能够深入基层、社区,为更多的人看病,不仅顺应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顽疾。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