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内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国内医疗机构共有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约241万人,其中173万人隶属公立医院,约占71.8%。
而说起多点执业,不少公立医院的医生先是点头称“期待解放”,想想之后又摇摇头说:“想走也得排除万难。”
“每天查房、手术、门诊几乎把时间都用上了,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学、科研,连陪家人的时间都没有。”曾医生是广州某大型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她坦言,即使“走穴”无需向医院申请,医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不如安于现状。
二重门 如遇医疗事故 该由谁来负责任?
广州海珠区一家医院上演过一出患者、家属集体跳楼“闹剧”。该院“躺着也中枪”,因为这一手术是该院医生在别的医院会诊时做的,“娘家”为息事宁人赔了钱
近年来,医患关系几乎跌至“冰点”。若医生出去走穴,发生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该找谁问责?
记者了解到,广州海珠区一家医院就上演过一出患者、家属集体跳楼“闹剧”。但该院是“躺着也中枪”,因为这一失败的手术是该院医生在别的医院会诊时做的,“娘家”医院莫名其妙当了“冤大头”,最后为息事宁人还赔了钱。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病人与医生一旦产生矛盾,很容易就到医院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曾其毅表示,自由执业的一大优势就是将这种链接到组织上的复杂关系回归到单纯的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最理想的状况是,双方一旦产生医疗纠纷,可通过律师或保险公司解决。假若证明是医生的责任,可吊销其执业资格。”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便是如此操作。医生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患者可以寻求保险公司或律师求助,而不会通过医闹解决问题。一旦查实医生存在操作不当,其档案就会有不良记录。
“所以,如果要真的实现多点执业,不仅病人观念要改变,需要理解医生和医学并非都行,医生也要做好应对,需要认真对待相关的法律问题。”曾其毅说。
目前,针对医生自由执业期间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问题,深圳给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或在年内启动医疗执业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医强险”),为医生执业风险提供保护屏障,医师诊疗失当造成的医疗损害责任,将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额度的赔偿,这也是国内首次将执业医师个人纳入了被保险人。
此外,深圳还将借鉴香港经验,由医师协会负责网络备案,让专业化的医师协会对医生进行评判与监管,实现真正的行业自治、专业自治。
三重门 多个医院上班 福利待遇由谁出?
在现行体制下,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集中了教学、科研的优质资源,医生的各种保险和福利待遇都由医院负责,如果选择自由执业,相当于要放弃事业单位身份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