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生育政策前后的多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单独夫妇愿意生二孩,而且年龄越长,越想多要一个孩子。有人担忧,单独两孩新政会不会引发新一轮“婴儿潮”?
“不仅是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普遍呈现规模小型化、关系简单化等特征。”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介绍,国内家庭规模越来越小,1982年人口普查时每个家庭4.4个人,现在只剩3.1个人,1到3人户成了家庭人口规模的主流,家庭养老人力资源趋紧。
“未来20年,国内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80后、90后、00后几代将面临沉重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赡养负担。”原新说,我国老龄化来势迅猛。1980年城市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候,有人认为老化现象最快也要40年后才会出现。但是到1999年,我国仅用短短18年时间就迈入老龄社会。根据联合国预测,再过17年,即到2030年,国内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
“生育新政可以减轻独生子女的赡养负担。”原新指出,“单独两孩”可以在政策上避免出现“4—2—1”的家庭结构,避免出现“独二代”家庭,即父母、子女两代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有利于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
原新介绍,“单独两孩”政策还可以延缓老龄化进程,尽管对近中期老龄化下降作用微弱,但是对远期作用显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最高的时候,可以缓解老龄化水平。
一定程度减少“光棍大军”
从概率上来看,一胎没有孩子的比例为1/2,两胎没有孩子的比例降到1/4
两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两位华裔学者发表论文,探讨内地民众“喜”储蓄“恶”消费的原因,发现国内储蓄率全球最高,并非源于一般人认为的“社会安全网”严重不足,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造成婚姻市场男女供求失调,由此衍生出“王老五过剩”问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婚姻市场提升爱儿的“作战能力”,父母们不惜节衣缩食,累积资本,以增加他们的成婚机会。
“这个说法虽值得商榷,但与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出现‘媳妇荒’、‘买卖新娘’等现象一样,折射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引发的‘剩男’现象日益凸显。”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说。
在自然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出生103到107个男孩。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因此,联合国设定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为103—107。
我国已经历30多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2008年达到最高值120.56,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4年虽然出现持续下降,但是降幅有限,整体上高出警戒线10多个点,仍在高位徘徊,2012年为117.7。
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资料推算,我国30岁以下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多万。专家预测,2013年之后,国内每年的男性过剩人口将在10%以上,平均每年约有120万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初婚对象。渐次进入婚育期的80后、90后青年,正遭遇日益严峻的婚姻挤压挑战。
“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单独手段。‘单独两孩’可以适度多生,有利于减少‘光棍大军’。”原新认为,如果生育两孩,从概率上来看,一胎没有孩子的比例为1/2,两胎没有孩子的比例就降到1/4。
“但是,‘单独两孩’未必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原新说,对于想儿女双全的人群,要使其中的95%以上实现愿望,如果仅靠多生方式则每对夫妇必须平均生育2.94个孩子才能达到。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表面上看是部分夫妇的生育“性别偏好”所致,背后是社会经济文化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人口问题。
【延伸阅读】
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说,考虑到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大约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使上下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通常把低于1.5的生育率称为“很低生育率”。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发生逆转,总和生育率降至2.1以下。进入21世纪,下跌到1.5—1.6。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提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