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能“以形补形”。“吃鱼眼补眼、吃羊腰补肾、喝牛奶丰胸……”这些“以形补形”的说法在坊间甚为流传。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室王冬兰教授认为,“以形补形”要辨证看。
传言四:
各种各样的“食物致癌说”。“喝普洱最易得胃癌、喝豆浆可导致乳腺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吃某种食物致癌的说法。《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某些食品可能致癌的说法多半经不起推敲,因为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教授也表示,可以简单地将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和加工食品三种,对于常吃的、新鲜的、单纯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人类都吃了几千年了,几乎不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但是,有些食物在特定情况下确实会产生毒素,加工类食品中的一些非法添加剂也存在致癌争议,但毒素的积累需要到一定剂量才会对人体产生作用。以后大家遇到类似传言时,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这种食物的有毒物质含量有多高”、“这种食物我是每顿都会吃吗?”需要提醒的是,生活中确实有三类食物要远离,首先是腐败变质的食物;其次是煎炸烧烤类食物;最后是含有多种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传言五:
食物掉色一定是染的。生活中洗草莓时水呈红色,洗黑米时水变黑,人们不禁怀疑这一定是被染过色了。国内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解释称,食物掉色是种很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食物中色素溶解引起的。
首先黑米、紫米、桑葚、草莓、蓝莓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色素,这些紫黑色食物遇水掉色,并不一定说明是被染色。
其次,食物的完整程度也会影响掉色程度,比如完好的草莓基本不掉色,破损的则掉色严重。
第三,水温越高色素溶出也越快。不过,生活中有些食物掉色要特别注意,比如干海带等干菜过分翠绿要小心;西红柿、红辣椒如果在水中发生掉色,则说明含有人工色素。辨别食物是否染色,首先要看外观。黑米、黑芝麻等天然食物的黑色籽粒颜色深浅不太均匀,染出来的黑色则深浅一致,表面没有自然光泽。其次要剥掉外皮看颜色。黑色粮食类食物除去种皮,里面应该是浅色的。另外,还用黑芝麻、黑豆等在纸上划一道,如果颜色很浅或没有,就说明没有染色。
传言六:
微波炉加热能致癌。“微波炉加热会让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人体不能识别的有毒分子。”这种“微波炉致癌说”在网络上流传已久。对此,范志红指出,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检验部主任鲁建国告诉记者,只要产品合格,微波炉产生的辐射和食品安全风险,都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消费者更应关注如何正确使用微波炉,如忌加热时间过长,忌将普通塑料容器、塑料袋等放入微波炉加热。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