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先是爆发“毒淀粉”案,没想到又立刻爆发“黑心酱油”及私宰毙死猪案,一案接一案,好像在告诉世人,台湾人真的毒不死。这些事件不只严重破坏台湾人的形象,更危及民众的健康。
连日来台湾接连爆发的食品安全弊案让岛内民众恐慌。
相关阅读>>>统一在台停售7种涉“毒淀粉”食品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6月6日发表社论指出,这些事件不只严重破坏台湾人的形象,更危及台湾民众的健康。社论呼吁:加重对黑心厂商的处罚力度,从强化社会伦理教育以及修补当前食品安全制度漏洞等方面着手,为台湾食品安全建立让民众安心的制度。
最近几年,台湾对酒驾者加重罚责,但我们认为,这些黑心商人比酒驾者还可恶。酒驾者并无伤人之意图,也不一定会肇事,而且受害者只有少数人,但黑心厂商知道这些食品入消费者身体必然造成危害,而且危害范围难以计算。因此,加重罚则是第一要务。
其次“卫生署”不能只管制食品,对于任何可加入食品的工业用品也应一并管制。例如这一次的“毒淀粉”,即是工业用,非属食品添加剂,因此“卫生署”表示其未加以管制。就是这个漏洞,让黑心厂商可以大赚黑心财,此洞不堵,未来仍然会有其它的食品安全事件,民众也无法放心。
第三要加重各级厂商的责任,包括经常宣称自己也是受害者的大食品厂,如统一、义美、爱之味等等。这些厂商有专业的采购人员,也有自己的检验设施,应该负起把关的责任。以电子业为例,不论苹果或戴尔,都会到代工厂实地去了解其生产流程,以保证其规范获得遵守。电子业尚且如此,食品业自当仿效学习。
最后,加重罚则是事后补救,亡羊补牢,提高检举奖金,才能产生事前吓阻的效果。高额的检举奖金,与黑心商品所可能造成的损害来比,根本是九牛一毛。检举奖金高,员工举发的诱因强,老板的制造黑心商品的风险就高,诱因就低,这是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目前制度是规定奖金为罚金的1/10,这是非常荒谬的思维,我们认为奖金与罚金一致都不为过。我们期待立法者与行政部门能改变心态,为台湾食品安全建立让民众安心的制度。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