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群如果做好准备,适当的爬山并不是完全禁止的,但有一些人群则较好不要爬山,因为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起去爬山吗?",最近因为大热网剧《隐秘的角落》中一个高能片段,爬山这个梗在社交网络中突然爆火,一时间网友们打招呼的话都变成了"一起去爬山吗?",在微博上秦昊也成为了各大景区纷纷"拉黑"的对象。不过,爬山是一项较佳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对肺功能大有裨益,而且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对很多平常在城里吸汽车尾气的人来说,爬山是放松加锻炼的不二之选。但是,对中老年人来说,爬山这个运动本身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有很大机率会造成膝关节损伤,那些有长期爬山习惯的中老年人更是膝骨关节炎的高发人群。
爬山为啥容易损伤膝关节?
爬山是户外运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受到了广大参与者的喜爱。但是,由于很多爬山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锻炼方式,且户外运动在大自然中进行,本身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运动损伤事件时有发生,在爬山过程中膝关节的伤病最为多见。
膝关节作为身体重要的关节,在人站立的时候承担着身体的重量,由于其负重大、运动多,极易发生损伤。在爬山时,膝关节所承受的重量比站立或在平地行走更大,所承受的压力更多,这也许对于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来说没什么,但是对关节软骨已发生退变的中老年人或已经发生关节劳损的人来说,就是肉眼可见的"明患"了。
爬山的过程中,上山、下山、平坦路面不断的变化,膝关节会频繁处于屈曲受力状态,当膝关节屈曲半月板后移时,股髁曲度较大的后部与半月板肥厚的外缘接触。若此时急剧伸膝,半月板退让来不及,可发生挤压伤或破裂。在膝关节屈曲、回旋状态下突然伸直,此时半月板恰好处在股、胫骨内外侧踝的突起部位中间,由于受到强烈冲击、挤压所致。当急剧伸小腿并作强力扭转,原移位的半月板尚未及时前滑复位,被上、下关节面挤压,即可发生半月板损伤或撕裂。而且中老年人的体力不如青壮年,在体力不支时膝关节动力定型也很容易不稳固,更加容易发生损伤。
如要爬山,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简单来说,爬山这项运动对中老年人确实不友好,但如果一定要去爬山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尽量减少损伤几率呢?
首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登山习惯,掌握科学的登山和徒步行走技巧能有效的预防膝盖损伤。膝盖的损伤是因为冲击、重心不稳扭伤、意外摔倒关节错位等原因造成的,重心稳是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平路或坡度不大的小道行走时,应在掌握好重心的前提下,抬脚和落地保持轻快,步幅不要太大,步频也不要太快,注意行走1小时左右安排适当休息时间,不要疲劳作战。在下山或下坡时,尽量不要奔跑和跳跃,重心应向后并稍降低,膝盖弯曲,脚向外侧用力,落地要轻。前脚站好后把重心移过去,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身体对膝盖的负荷。
其次是要减少负重,如果我们需要负重登山时,要注意重量一定要适度,根据参与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尤其是参与者的膝盖可以承受的外力情况。并且上下山的过程中,我们较好准备一个登山杖,因为很多山路都是台阶,长时间行走对膝关节冲击很大,使用登山杖会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同时还可以节省很多力气,从而减少滑倒、扭伤的几率。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登山前需要做一些必要的热身活动,它可以让关节、肌肉、韧带以较轻的活动量进行预热,从而克服肌肉组织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同时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
这些人较好不要爬山?
有些人群如果做好准备,适当的爬山并不是完全禁止的,但有一些人群则较好不要爬山,因为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旦在爬山过程中出现病症,因为交通等原因难以及时救治,容易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另外就是患有骨关节病的患者,爬山同样算是一个"禁忌",爬山时膝盖的半屈状态很容易加速膝关节的磨损,进而加重骨关节炎的病情。如果骨关节炎患者想要锻炼,尽量选择一些比较温和、对关节磨损较小的运动,比如慢走等。
对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及时治疗是第一要务,只有配合治疗的相关锻炼才能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目前在治疗骨关节炎时,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注射玻璃酸钠来缓解病痛和加快恢复,多项优秀治疗指南、专家共识和临床实践都表明,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有效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遏制炎症,促进软骨修复,同时还能润滑关节,对关节软骨起到保护作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厌倦了城市中的喧嚣,选择走向户外,亲近自然。通过爬山、徒步等运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美景。但是,广大的中老年朋友在爬山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量力而行,而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真的不建议从事这项运动,既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增加病痛,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