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技术有望为开发出一种新的安全而又非侵入式的治疗深入性癌症的方法奠定基础。在副教授Zhang Yong的领导下,研究小组迄今为止已证实在小鼠中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技术有望为开发出一种新的安全而又非侵入式的治疗深入性癌症的方法奠定基础。在副教授Zhang Yong的领导下,研究小组迄今为止已证实在小鼠中,他们的技术能够遏制肿瘤生长和控制基因表达。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纳米颗粒来开发出治疗深入性癌症的非侵入性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期在线刊登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
研究小组发现利用能够将近红外光转化为可见光或紫外光的纳米颗粒而发现一种控制基因表达的方法。这些纳米颗粒能够被导入到病人的靶位点来发挥它们的功能。
在我们体内,基因表达某种蛋白以便确保我们的内部“复合体”正常发挥作用和我们保持健康。然而,这种过程有时也会发生偏差而让我们的身体功能发生故障,从而导致不同的疾病。但是医生们利用紫外光操纵基因表达过程来矫正这种偏差。然而,紫外光可能导致弊大于利。
副教授Zhang说,“近红外光除了没有毒性之外,也能够更深地渗入到我们的组织之中。当近红外光达到病人身体特定位置时,我们开发出的纳米颗粒能够将近红外光转化为紫外光(上变换),从而按照特定的方式有效地激活基因,即控制每次蛋白表达的数量、何时表达和表达持续多长时间。”
鉴于上变换纳米颗粒也能够被用来产生可见光,因此研究人员将它的应用延伸到其他的光疗法。常规性治疗肿瘤的光疗法利用可见光来激活能够杀死癌细胞的光敏感性药物。
副教授Zhang说,“通过利用我们的纳米颗粒,药物能够被安全的近红外光激活。这种光也能够更深地渗入到组织之中来治疗患病的细胞。”
论文共同作者、博士生Muthu Kumara Gnananasammandhan补充道,他们开发出一种平台技术,而且这种技术能够被制订化而得到广泛应用。比如,除了光动力疗法外,他们还能够将纳米颗粒附着到生物标记物之上,而这种生物标记物然后附着到癌细胞,从而允许更好对肿瘤和癌细胞进行更好地生物成像。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