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连日走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采访多名患者,发现医患双方在“沟通”环节上需要上些“润滑剂”。
身边的好医生
中山一院小儿外科刘钧澄教授
亲人般照顾被遗弃的小患者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堂,26岁的女孩越金宝正在卖报。不少医务人员路过,都会与她热情打招呼,叫她“阿宝”。阿宝和该院有着特别的渊源,说起她的故事不得不提到她干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刘钧澄教授。
1987年,广州市越秀区发现一对遭父母遗弃的连体姐妹——越金宝、越金秀。幸存下来的阿宝从此与刘钧澄结缘。20多年来,刘钧澄把她当女儿养,阿宝的事他没有一件不放在心上。
不过,刘钧澄不只爱阿宝,只要见到有需要的患者,他必定想方设法替他们考虑,一些病人家属甚至让他支配救助资金,帮助贫困患者。
陪伴阿宝20余年
20多年前,被遗弃的阿宝幸运地遇到了刘钧澄。在她成长期间,刘钧澄几乎陪伴左右;当孩子遇到经济问题,他会伸手帮助;看到阿宝乱交朋友,他会严厉批评;看她学习跟不上,就叫人给补课……
“他是我最尊敬的人。不过,管我管得挺严的。”在阿宝看来,刘钧澄比亲爸爸更亲,“他不喜欢我乱花钱,老监督我,读书时盯得很紧,现在我卖报纸,他也整天看我有没有好好工作。”
“遇上阿宝,算是缘分吧。她也确实没让我省心,不过看到她填紧急联系人的名字会写我的,还把自己的QQ头像换成我的照片,我有什么头疼脑热都很关心,觉得挺温暖。”刘钧澄笑着说起阿宝,如说亲人一般。
发动医务人员帮助贫困患者
采访在刘钧澄的办公室进行,不时被进来问病情的患者打断,刘钧澄不得不一边对笔者说抱歉,一边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
“刘教授医德好,他说的话我们能听懂。”一位孩子得了肿瘤的年轻爸爸对笔者说,不少患者曾在刘钧澄的牵线搭桥下获得帮助,“有些家境富裕的病友被刘教授治好了,他们看到刘教授经常发动医务人员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就把捐款给刘教授,让他来帮助其他贫困患者。”
一名患者家属直接给刘钧澄好几万元,让他管账,一旦遇上贫困患者,就帮助他们,“刘教授医德好,把钱放在他那里我放心。”
对话
接诊是一门学问
南方日报:您的病人很多,排队要排很久,但从未有人因为等待而投诉您,怎么做到的?
刘钧澄:我们的工作强度病人都看在眼里。我常和他们沟通,医生都想病人好,希望他们理解,一有机会我就会让他们住进来,他们也看到我们的努力。所以,关键还是沟通。
Tips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医患矛盾,也应该采取正当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同时为了避免恶意伤人建议的方法就是寻找证据,使用法律的武器解决。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