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养老服务券将试点从纸质变为电子卡片,进一步方便为老服务。本市还将整合低保、福利、老年优待卡、老年证等承担的功能,实现各种养老服务真正“一卡通”。
今年,北京市养老服务券将试点从纸质变为电子卡片,进一步方便为老服务。本市还将整合低保、福利、老年优待卡、老年证等承担的功能,实现各种养老服务真正“一卡通”。这是记者22日在北京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养老券变身年内试点
据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今年全市将试点推进养老服务券从纸质变为电子卡,同时扩充养老服务内容。目前,老年人的优待服务需要各种不同凭证,如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凭老年人优待证,游园凭年票卡,享补贴有养老服务券,一些低保老人低保金的发放是通过存折等,凭证太多给老年人也带来很多不便。今后,“一卡通”将会把这些功能全部整合起来,老年人凭借这种一卡通,不但可节约资源,而且凭一张卡就可享受免费多项优待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带动建立、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引子”,近三年来,本市向全市符合条件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服务券,目前共已发放14.3亿元。这些养老服务券可用于特定的老年服务领域,如社区养老餐桌、油烟机清洗、小时工服务等,目前已有效带动了数十亿社会资金进入为老服务领域,其中包括推动建立了约5000家社区为老服务商,以及近5000家社区老年小餐桌等设施。
今年建万张养老床位
李万钧表示,预计到2020年,首都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预示着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今年民政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将大量转移给社会组织和市场完成,其中,仅养老服务产业的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并且,随着老年人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这一市场规模还将不断增长。”今年本市将新建的1万张养老床位中,90%将由社会力量兴办,街道(乡镇)养老机构也将改造设施设备,并推动“公建民营”改革,提高床位使用率。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按照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口25%计算,培育社区服务业能为本市创造非常可观的就业岗位。而从国际上非营利部门经济活动规模占本国 GDP8%的经验看,北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今后,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也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公办民营等方式,委托社会力量承办,以提高民政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和质量。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