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时打呼噜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千万不能过于大意。从中医治疗的角度来说,宜采用温肺、健脾的治疗原则,也可辅助穴位按摩的方法。据悉,日前新一项研究发现,睡觉打呼噜相当于没睡。
睡眠时打呼噜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千万不能过于大意。从中医治疗的角度来说,宜采用温肺、健脾的治疗原则,也可辅助穴位按摩的方法。据悉,日前新一项研究发现,睡觉打呼噜相当于没睡。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用指尖点压按摩,右侧迎香穴沿顺时针方向,左侧沿逆时针方向刺激,每次1~2分钟,每天3~5次,可补肺气。
从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向下,沿鼻外侧到鼻翼,上下反复按摩,每次1~2分钟,每天3~5次。
相关:
调查表明,打鼾人群中,有50%以上合并有高血压;而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30%的人睡眠时打鼾。引起打鼾的原因有很多,如肥胖、肺容积减少导致肥胖性肺换气不足综合征、内分泌紊乱、老年人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以及鼻部疾病阻塞气道等等。
打鼾诱发高血压的原因在于:
睡眠时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阻塞,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后,会造成周围小动脉发生改变,引起血管管壁肥厚、管腔狭窄,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增高,从而升高血压。除此之外,打鼾还会增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打鼾引起的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肥胖男性和更年期妇女,其血压升高程度与打鼾引起的呼吸暂停时间呈正比。当血压失去正常人体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规律时,鼾症患者易出现夜间血压比白天高,早晨血压比入睡前高的情况。尤其表现为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减小,白天活动后,血压反而会有所降低。患者在白天也容易出现嗜睡、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夜尿增多等症状。
中老年患者如果单纯靠降压药物治疗,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在有效治疗鼾症后,血压才可能降低或恢复正常。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