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绍兴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拉开大幕,今年9月12日,绍兴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2011年12月26日,绍兴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拉开大幕,今年9月12日,绍兴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如何巩固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果,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合理增长,成为现阶段摆在改革者面前的“硬骨头”,本月中旬,一场以“控费”为目标的改革试验就在绍兴第二医院推开。
医生的压力
把医疗费用降下来,与科室每个人的奖金挂钩,也关系到科主任的前途
从昨天开始,在写医嘱前,朱健华医生都会下意识地看看墙上的表格,表格中一一列明哪些部位需要用进口的,哪些部位又需要用国产的耗材。在表格的开头,注明“创伤手术以国产材料为主,使用进口材料须说明理由”。
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费用降下来,已成为朱健华脑子里绷紧的一根弦。因为,这与科室每个人的奖金有关,也与科主任的前途有关。
朱健华是绍兴第二医院骨科的一名普通医生,以前病人是不是需要用进口耗材,他自己都可以定。但现在,想用进口的,得科主任审批同意。进口药品,他同样没有权限开出。
骨科主任谢垒压力更大,为了把费用降下来,他已给科室人员开过好几次会了。在过去的十多天时间里,他们的住院病人均次费用已经由14000多元降到了13000多元,但离10800元的考核指标还有差距,他正在对各个环节进行梳理,看看哪里还有“可挤的水分”。
医院的新政
费用控制从四块入手:药品、医用耗材、辅助检查和平均住院日
他们的压力源于11月15日该院推行的“严控门诊及住院病人均次费用增长”新政。
新政的核心是“挤水分”,把能降的费用都降下来,并将控费指标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及科主任的职务聘任挂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有医务人员反映,“控费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执行得如此明确而彻底。
费用控制从四块入手:药品、医用耗材、辅助检查、平均住院日。这也是病人就诊时涉及最多的环节。
加强临床用药管理,要求以“合理用药”为原则,并下达了死命令——每只抗生素单月用量控制在30万元以下,每只辅助用药单月用量控制在15万元以下,每只中成药单月用量控制在8万元以下。如超过上述指标,则该药停用3个月,并在院内网站上公示。
严控高值耗材的使用,对于骨科、麻醉科、手术室等重点科室中的进口钢板、止痛泵、数字纱布等高值耗材项目采取限量供应,并制定医用耗材考核方法。“以止血纱布为例,限量指标明确到几盒、几张。”绍兴第二医院院长葛孟华介绍。
辅助检查方面,严禁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和乱检查行为。
新政还包括,缩短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床位利用率。新政推出后,医院日间手术(即24小时内出院)大幅增加。绍兴第二医院院长葛孟华强调,缩短平均住院日应以规范治疗为前提,通过提高技术、加强内部管理来实现。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