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妇女约有1/3的生命时间处于更年期或绝经期。更年期妇女易患一种没有早期症状又长期困扰健康的病——骨质疏松症,其原因是由于雌激...
每个妇女约有1/3的生命时间处于更年期或绝经期。更年期妇女易患一种没有早期症状又长期困扰健康的病——骨质疏松症,其原因是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大量骨质损失,导致疼痛和骨折,可因骨折并发症而致死,怎样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保健和防治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骨质疏松症通常是指单位体积中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的显微结构改变,但不伴有生物化学成分的改变,随着骨量的不足,骨矿物质的含量也降低。骨骼韧性和强度都减弱,逐渐发展为骨质疏松。2000年WHO建议,骨密度与骨体积相比,若平均低于两个标准差以上,应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属多病因学疾病,临床上性别(女多于男)、种族(白种人多于黄、黑种人)的差异明显。白、黄、黑种人的发病率比较,黄种人属第二位。老龄期男女相比较,发生骨质疏松症女性多于男性,发生年龄女性早于男性;雌激素生成减少,可使骨基质形成不足时,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加,从而使骨吸收增加。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血中降钙素水平下降,骨吸收也可加强。其他如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副甲状腺或肾上腺过度活跃等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长期蛋白质、维生素c缺乏使骨基质的合成不足,老年妇女饮食量减少,钙摄入不足,致肠钙吸收减少,体内钙平衡失调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另外,酗酒、过度吸烟、应用皮质酮或类固-醇药物摄入大量咖啡因等均可使骨量丢失和加快骨质的损耗;长期居于室内,少体力活动可使成骨细胞活性减弱,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加而发生骨质疏松。以上因素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初期可无任何症状,有学者称“无痛性的骨丢失”。继续发展多数病人常出现周身骨骼的疼痛,腰背部有重压感、倦怠感,可因轻微外伤而发生骨折。X线发现急性压缩性骨折、楔状骨、扁平椎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龟背是骨质疏松常出现的体征,伴随着身高变短、可达5—15厘米。女性更年期发生骨质疏松常伴有一组症候群,常因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而发生潮热、多汗,睡眠障碍、感觉异常、头晕、头痛、心悸和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骨质疏松早期因症状不明显,常忽视诊治,出现症状后又易误为风湿疼痛。可通过检测下列项目供诊断时参考:
(1)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的浓度及尿钙、尿中羟脯胺酸浓度明显上升。
(2)骨质密度的测定,多采用单光子或双光子吸收测量仪做骨密度测定。
(3)X线摄片检查脊柱、骨盆、股骨颈或已骨折的部位。
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少年开始,使骨成熟时尽可能获得较多的骨量,使成熟后骨丢失的速度尽量减慢。与雌激素不足的有关的骨质疏松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补充雌激素。许多资料表明,临床上即使应用小剂量雌激素也可对骨质发生保护作用。雌激素有周期性服用和连续服用两种,为降低服用雌激素后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应加用孕激素安宫黄体酮。妇女绝经后尽快补充雌激素,国内多用长效戊炔雌醇——尼尔雌醇。绝经15年内服用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均有效,可连服5-10年。
其次的预防措施是钙的营养补充、运动锻炼和骨折的预防。绝经后妇女每天应补充钙1-1.5克,维生素D500u/d,可减少钙的丢失,并改善骨密度,适当负重的家务劳动比跑步还有效。经调查显示,枸橼酸钙片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治疗钙,吸收率高,安全性高,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更年期骨质疏松。
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有:
(1)以雌激素为第一线药物,应尽可能扩大疗效并将其副反应减少至最低限度。
(2)降钙素的治疗:有资料证实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溶解是由于失去降钙素对破骨细胞和遏制的缘故。因此,近年来已广泛应用降钙素制剂密息钙,主张和雌激素合用增强疗效。
(3)每日摄入钙制剂和维生素D同服可促进骨矿化。
(4)高蛋白饮食、口服维生素C、户外运动和日光浴也起综合综合治疗作用。
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较为重要的生理心理变化阶段,关注绝经后女性健康保健至关重要。针对更年期OP患者应采取综合护理,提早干预,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