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来了,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又进入了高发季节,各大医院的急诊科人满为患!
寒冷的冬季来了,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又进入了高发季节,各大医院的急诊科人满为患!
心血管病患者冬季为何难过?
1. 气温:寒冷刺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心率增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升高血压。
2. 维生素D:维生素D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遏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秋冬季维生素D水平下降,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以及心衰的风险。
3. 胆固醇:高胆固醇血症离冠心病只有一步之遥,胆固醇水平也呈季节性变化,冬季胆固醇水平最高,夏季最低。
4. 血压:冬季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升血压激素水平上升,导致血压升高和易波动,老年人更明显。
5. 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冬季体力活动相对减少。
6. 凝血活性:冬季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VII等促血栓物质活性增强,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小板活化,更容易有血栓形成。
7. 激素:冬季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水平升高,会导致心脏兴奋性增加,外周循环阻力增加,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
8. 空气污染:空气中PM2.5等污染物会增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导致血液高凝状态。PM2.5明显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冬季PM10和PM2.5水平明显升高,北京PM2.5水平在冬季增加接近57%。
9. 感染:冬季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冠心病事件。
10. 饮食和肥胖:冬季往往容易摄入更多高脂肪饮食,引起肥胖,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也明显升高。
冬季气温明显下降、空气污染、感染性疾病以及身体生理功能变化而导致如下心脑血管疾病高发:(1)高血压;(2)心肌梗死和心绞痛;(3)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等;(5)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6)主动脉夹层;(7)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其中心肌梗死、肺栓塞、脑卒中及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症所致猝死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波动太大;
2. 夏天多参加户外运动,为冬季储备充足的维生素D;
3. 寒冷天气注意保暖,气温零度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
4. 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要外出应戴上防霾口罩;
5. 按时休息,避免劳累,多喝水,增强抵抗力,注射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6. 严格遵医嘱用药;
7. 高血压患者同样剂量的降压药,在夏季可以把血压控制不错能够达标,但在冬季就有可能效果不理想。季节交替时,高血压患者的要注意做好血压监测,避免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适及时就诊,及时看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怀疑心脏病发作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快速识别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2. 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
3. 阿司匹林应听从专业训练的急救调度员建议,或听从急救人员到达后指导;
4. 如病人心率在60~100次/分,血压在90~140/60~90mmHg之间或较前降低不超过30mmHg,24~48小时内未服过伟哥,可以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
5. 准备好相关病历资料和医保凭证,等待急救车到来。
做子女的冬季也要更加关心父母,老人不愿意麻烦子女,有时不适也忍着。每天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经常回家看看父母,也许就是救命的!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