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发现,我国女性乳腺癌在诊断时呈肿块缩小、分期提前的趋势,提示我国在肿瘤防治工作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日前,研究发现,我国女性乳腺癌恶性度比西方女性更高。专家据此提出,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需要更早期筛查,以及更为特异的治疗模式。据介绍,该研究是我国首次在国内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乳腺癌病例调查和病理特征分析,相关论文已在《国际肿瘤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研究从1999年~2008年来自国内传统7个大区7家三甲医院的44226名原发性国内女性乳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了4211名,并对其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信息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显示,91.6%的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为2厘米~5厘米的患者比例约为51.3%,二期患者比例(47.3%)明显高于一期患者(16.4%)。此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分别为49.5%、50.1%和18%。
研究者将上述结果与欧洲女性乳腺癌患者对比后发现,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浸润性导管癌多、肿块更大、分期更晚、ER和PR表达比例更低和HER2比例更高的特点。中西方女性在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等遗传特征上也有较大差别。
文章同时分析了1999年~2008年10年间国内女性乳腺癌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我国女性乳腺癌在诊断时呈肿块缩小、分期提前的趋势,提示我国在肿瘤防治工作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应在较早年龄段开展乳腺癌筛查,并优化诊疗方案,制定更加符合我国患者特点的治疗模式。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