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视点 > 广东最快年内落实单独二胎 8成家庭愿生

广东最快年内落实单独二胎 8成家庭愿生

时间: 2014-01-23 14:10  来源: 羊城晚报   编辑: 媛媛

浙江省已于1月17日成为全国首个单独二胎政策落地的省份;安徽则从今日起正式实施.北京、江苏、广西、青海、天津也都将于今年上半年启动;人口大省广东则将于年内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摘要:

  据了解,日前有权威部门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全国不设定统一的时间表,而是又每个区、市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时间。目前,一些省份正在召开地方两会,透露出一些这项政策的推进情况。

  浙江省已于1月17日成为全国首个“单独两孩”政策落地的省份;安徽则从今日起正式实施;北京、江苏、广西、青海、天津也都将于今年上半年启动;人口大省广东则将于年内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并称对广东的经济、卫生和社会保障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安徽:

  马上就实施,称影响不大

  1月22日上午,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自23日公布之日起,安徽省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高俊文介绍,安徽省自1984年就实施了“双独”和农村“单独”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此次生育政策调整,对安徽省人口发展影响不大。

  根据调查推算,安徽目前城镇户籍人口中符合“单独”条件且有意愿再生育的育龄夫妇在19.0万人左右。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数将适度增加,但不会大幅提高人口出生率。到2015年全省人口预计将达7070万人左右,不会超过“十二五”人口规划控制目标。

  青海:

  上半年启动,不怕人口涨

  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单独两孩”政策将于今年上半年在青海落地: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并且不受四年生育间隔的限制。

  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进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青海省“单独两孩”政策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实施。他说,青海目前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目标人群总量不是太大,不会出现短期人口暴涨和医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

  天津:

  也是上半年,正有序推进

  出席天津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天津市人大代表、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张丽娟表示,“单独两孩”政策最迟在今年上半年内启动实施。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

  长期以来,天津一直处于低生育水平,2012年天津出生人口12.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3%。,大大低于全国7.15%。的平均水平。全市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子女数)为1.1至1.3个,同样低于全国1.5至1.6的平均水平。

  张丽娟告诉记者,如果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短期内出生的人口会有所增长。以“六普”数据为基础,考虑到政策放开预期,天津在2013至2020年人口出生规模将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15年达到年出生人口14.5万人左右,而后逐渐回落,2020年出生人口下降到11万左右。总体来说,“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天津人口总量影响不大,对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应该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广东:

  年内落实,8成家庭愿生

  广东省卫生和计生委主任陈元胜17日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披露,广东最快年内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广东的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有担心放开“单独两孩”后,广东或迎来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此前广东省卫计委的摸底调查显示,8成的单独家庭有意愿生育第二个孩子。根据2011年广东省卫计委有关调研估算,放开“单独两孩”后,广东每年约增加10万至13万新生儿

  陈元胜说,如果今年内能够实施,那么明后年会是一个高峰。但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因“单独两孩”政策多出生的人口不会太多,比例也非常小,对广东的经济、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北京、江苏、广西:

  今年3月份实施

  北京、江苏、广西都将于3月份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北京市计生委副主任徐捷表示,近年来,北京每年新出生人口都在15万左右。在生活成本高企、生活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估计这个数字不会出现太明显的波动,即便有高峰,也是“小高峰”。

  (新华社)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专家:空气净化器不如健康生活方式
专家:空气净化器不如健康生活方式

空气净化器通常由电路负离子发生器、微风扇、空气过滤器等系统组成,它的工...[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