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北京市年内将出台儿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统一标准,为儿科建设提供详细依据,三级医院必需设有儿科病床,且至少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
据悉,北京市年内将出台儿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统一标准,为儿科建设提供详细依据,三级医院必需设有儿科病床,且至少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
此前,北京市只是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儿科,对儿科建设、设施配套等没有统一标准。本市卫生部门期望以此提高综合医院儿科的诊疗能力,缓解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就诊压力。
宁愿等不愿去综合医院儿科
钱女士前天晚上带着发烧40度的孩子去首儿所看急诊,晚上10点到的医院,拿的号是303号,当时刚叫到209号,直到凌晨2点15分,钱女士的孩子才看上病,做完检查拿完药已经快3点了。分诊台前,还有一位妈妈问护士:“我们都等了1个多小时了,还要等多久?”旁边一位父亲接过话茬儿: “我已经等了3个多小时了,前面还有十几个号。”
即使要在深夜等上4个小时,很多父母还是不愿去综合医院的儿科看病。有的家长更信任首儿所的大夫:“这里的医生每天看那么多孩子,水平有保障。”有的家长是因为家附近的医院儿科没有急诊,还有的家长抱怨,综合医院儿科竟然没有输液治疗服务,药也不全。
2012年本市的儿科门诊量达到1100万人次,住院患儿达到13万人次。北京儿童医院和首儿所两家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但一些综合医院的儿科门诊却很“清闲”。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综合医院儿科只设内科,且没有儿科诊疗器械,未开设24小时急诊,未开设儿科病房,诊疗病种也有限制。不少医院将儿科与其他科室“捆绑”开设,儿科变成“科中科”,最为常见的是儿科挂靠中医科。
高成本 低效益 复建难
医院复建儿科难,主要原因还是儿科医生少。此外,儿科的特点是用药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相比其他科室,儿科成本高效益低,医院要特别补贴才能维持正常运营。
据了解,我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而0岁至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人。参照美国每1000名儿童应该配备1.4558个儿科医生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余万儿科医师。本市现有儿童195万人,常住儿童还在以每年22万人的速度递增。但全市只有儿科医师1785人,儿科护士2105 人,平均一个医生要承担1000多个患儿的医疗保健任务。
此外,不同医疗机构的儿科水平发展不均衡。
三级医院须设儿科小儿外科
只有让全市的儿科达到基本一样的水准,家长才会选择综合医院儿科,真正为两家儿童专科医院缓解就诊压力。
今年5月,市卫生局成立了北京市儿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设在北京儿童医院。昨天,儿科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申昆玲介绍,今年本市将初步建立儿科建设标准及质量规范,并率先在三级医院中试点应用。未来三年还将拟定出台儿科专业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通过培训,各医院儿科将逐步提高至统一水平。
记者看到,依据目前的标准讨论稿,今后三级综合医院必须有儿科和小儿外科。同时,要有适用于儿童诊疗的检验、影像、病例和药剂科室。科室要配有急救设备,如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
标准还对综合医院儿科病床数量提出了要求。儿科床位占该医院固定床位的2%。如果以多数三甲医院千张左右床位量计算,儿科床位应该在20张左右。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设有单间收治隔离病人。平均住院日不得超过12天。
标准对于儿科医护人员数量和资质也做出规定。医护人员与床位数之比要大于1.03∶1。如果一个医院儿科有20张床位,儿科医护人员数量要超过20人。儿科主任要由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同时具有本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
而对于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要求则更高:床位大于200张,平均住院日不得超过10天,床位使用率大于95%,治愈好转率大于90%。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进入暑期后,儿童医院每天的门诊量都达到上万人次,医生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倪鑫表示,欢迎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科专家到北京儿童医院多点执业,利用休息时间出夜间门诊,这样既能缓解儿童医院就诊压力,也能使综合医院儿科专家们见到更多的病例,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此外,本市儿科质控中心今年还将调查本市儿科现状并形成报告,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支持。
求医简评: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儿童的健康成长,往大里说关系到国家的兴盛与富强,往小里说,做为独子独孙的新一代,孩子的健康在一个家庭里必然排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从国家的配套设施来说,对儿童就医的关注度远没有家长们那么强烈。
政府对儿科的重视程度与家长们的不同步,造成了很多家长排几个小时的队,只为给孩子看个感冒发烧的局面。
儿科建设的滞后,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的弊端,各大医院从效益出发,以效益为重,能带来大利润的科室就重点建设,本高利薄的儿科总是放在最后,政府出了政策才不痛不痒的投入点资金。对患者来说,捉襟见肘,聊胜于无,而已。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