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在国内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现场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决策不应依靠民意,而应按照法规和程序走,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不敢拍板是不作为,导致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错失
目前,“转基因”是公众议论的话题,关系着公众的健康问题。两会期间,记者曾问道农业部部长转基因水稻是否被批准上市,部长没有给出明确答复。研究者认为,白鼠无法证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现正做猕猴实验。
前天,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在国内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现场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决策不应依靠民意,而应按照法规和程序走,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不敢拍板是不作为,导致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错失良机,再等待拖延将误国。
到底转基因水稻安不安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透露,目前农业部正委托国内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实验,还委托国内医学科学院做猕猴喂养实验,“属于灵长类,跟人类非常近”。
院士呼吁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前天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能容纳3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当前的困境是国家转基因产业化的发展停止,无法实现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我个人认为,错失重大机遇。”发言者张启发院士面对台下身穿“爱科学支持转基因”文化衫的网友如是说。
张启发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张启发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两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是国内至今仅有的两张。但这两种转基因水稻至今仍上市无期。
“国家高层对转基因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究竟持怎样的一种态度?”对此,张启发表示并不清楚。他提到,今年夏天海外49位专家写信给国家高层,建议推动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据了解“得到非常正面积极的回应”。
几乎同时,国内61位两院院士也就此向国家领导人上书进言。张启发表示,这次措辞急迫,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否则就会误国。
转基因大米喂养猕猴
对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有“反转派”质疑实验作假,要求公开。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向京华时报记者介绍,这两张安全证书的取得非常严格,不仅对白鼠做了90天喂养实验,还做了三代繁殖实验,结论都显示食用转基因大米与普通大米并无差别。
教授认为,如实公布一些基本的实验结果对打消老百姓的疑虑有好处,但应由鉴定方或农业部发布。
有人提出白鼠“吃太少,与人差别大”,质疑实验结果无法证明人食用安全,林拥军透露,目前农业部正委托国内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实验,还委托国内医学科学院做猕猴喂养实验,“属于灵长类,跟人类非常近”。
专家表示,食品和药品是不同的,药品上市前要做一系列实验才能给人体食用,食品是不需要做人体实验的,有些专家已经吃了14年转基因大米,没有发现健康问题。所以广大群众不必担心转基因大米会对健康造成伤害。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