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优秀发布 > 成都近3年疫苗接种 异常反应19例

成都近3年疫苗接种 异常反应19例

时间: 2013-12-26 13:0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媛媛

根据统计,2011年至今,成都共免费接种乙肝疫苗1213581剂次,其中使用康泰乙肝疫苗453756剂次,占37.4%。同期,成都共报告疑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8例,包括一般反应41例,异常反应19例。

摘要:

  国产疫苗质量不亚于进口货请放心接种

  成都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贾勇介绍,目前成都正在推进免疫接种门诊的等级化达标评审。目前,成都接种的乙肝疫苗都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从省疾控中心进货,国产疫苗的质量不亚于进口疫苗,家长可放心带孩子按免疫计划接种。

  成都个别家长受康泰事件影响拒绝免费疫苗,掏钱打进口的

  近日,国内多地发生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事件,引发家长关注。成都家长带孩子接种疫苗有无受到影响?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成都主城区多家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近期选择二类疫苗(收费疫苗)接种人数略有增加,许多家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前更注意看疫苗的厂商、批次。

  社区卫生服务站家长更关心疫苗厂商批次

  昨日下午,在锦江区书院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带孩子接种的家长陈先生认为,打疫苗之前要仔细看批次,“较好是拍下药品、厂商、医生,以后也好讨说法。如果有更好的进口药,当然选择进口的。”

  除了乙肝疫苗,不少家长对其他疫苗也表示了担忧。陈先生说:“现在只给孩子打必须打的,可打可不打的就暂时先不打。”

  郭彩英是锦江区书院街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预防控制的护士,她说,“康泰疫苗事件”以来,接种人数相对减少,同时家长更关注疫苗厂家、批次,“打针前他们都要看药品。”大慈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杨护士也表示,有很多家长询问疫苗批次,包含进口疫苗的二类疫苗接种数量也有所增加。

  成都妇幼保健院不是所有婴儿都打乙肝疫苗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相关医生介绍,新生儿在医院接种的第一针乙肝疫苗一般都是免费的,而在后面的接种过程中,会有家长要求使用进口疫苗,但并不普遍。

  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母婴同室护士长刘春霞说,“乙肝疫苗事件”后,家长暂时没有特别反应。医院一周大概接生30名新生儿,医生评估后,只要新生儿条件符合,都会打乙肝疫苗,所有打疫苗的护士都持有资格证。

  “一般都打国产的,这几个星期还没有家长主动提出不打或只打进口疫苗。”刘春霞说。

  成都市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说,该院有时一天要接生20多个新生儿,不是所有孩子都要打乙肝疫苗,符合接种条件的才打。这段时间,有个别家长不想给孩子打免费的乙肝疫苗,提出要自费打进口疫苗。“之前基本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家长们一般都选择打免费疫苗。发生这种变化,家长可能是受近期报道影响,担心国产乙肝疫苗不安全。”华西都市报记者胡瑶李昶曹一莎

  ●名词解释

  一般反应

  原国家卫生部的资料显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一般反应是指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由疫苗固有性质所决定的反应,其临床表现和强度随疫苗而异。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偶合症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偶合症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相关新闻

  我国疫苗全合格接种13年死亡188例

  前天下午,国家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联合召开发布会,就社会关注的乙肝疫苗疑似致死事件进行通报。

  根据国内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从2000年到今年12月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 据《新京报》康泰乙肝疫苗今年市场占比不到三成

  目前国产乙肝疫苗市场被深圳康泰、天坛生物和大连汉信三家瓜分。据招商证券数据,今年前10月,深圳康泰批签发2399万瓶乙肝疫苗,占市场 26.3%,排在大连汉信之后。国产乙肝疫苗主要有三种:美国默克公司的酵母乙肝疫苗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CHO)疫苗、大连汉信公司利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据《新京报》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美新研究称电子烟更易让青少年上瘾
美新研究称电子烟更易让青少年上瘾

结果发现2011年约3.1%的美国青少年抽电子烟,但在2012年这一比例升至6.5%。...[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