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植树造林为载体,通过改变钉螺生存环境为主要措施,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林业血防成功之路。
我国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植树造林为载体,通过改变钉螺生存环境为主要措施,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林业血防成功之路。截至去年底,林业血防工程共计完成抑螺防病林建设582万亩,这是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安徽安庆召开的第三次国内林业血防工作会议上透露的。据监测,林业血防工程实施后,相关地区的钉螺密度下降了89.8%,阳性钉螺密度下降了95.8%,人畜感染率下降了51%。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5年估计,全球有75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的流行,受威胁人口约6.25亿,感染血吸虫病者1.93亿。感染人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以前三种为流行最广。我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是日本血吸虫病4个流行国中最严重的国家,也是全球血吸虫病危害最严重的4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南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受威胁的人群达1亿。
预防策略
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主要可分成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以消灭钉螺为主控制血吸虫病的防治阶段,二是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阶段,三是以采取化疗的方法来减少或控制疾病为目标的阶段,四是分类指导阶段。
由于各国、各地区的防治进程不一,流行特点、文化、经济、人力、财产资源均存在差异,防治的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因此,1991年WHO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重审了疾病控制策略思想,但又指出,在一些基础较好,感染率很低的地区,亦可以阻断传播为防治目标。但要达到阻断传播的目标,必须开展控制钉螺的措施。根据WHO提出防治目标,我国的防治血吸虫病目标分为三级,一是控制疾病,二是控制流行,三是阻断传播。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