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调查显示深圳居民膳食结构不平衡 易患慢性病

调查显示深圳居民膳食结构不平衡 易患慢性病

时间: 2013-12-26 14:02  来源: 国内新闻网   编辑: 洁洁

深圳人膳食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群体的身体健康。来自深圳卫生部门的调查,深圳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营养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摘要:
  油、盐吃太多

  根据监测结果,深圳人油的摄入量为41.8克/标准人日,超过膳食宝塔推荐范围上限11.8克。而盐的摄入量为10.9克/标准人日,约为膳食宝塔推荐值的两倍。18~44岁和45~59岁年龄组不管是食用油还是食盐的摄入量都是最高的。“深圳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营养相关疾病呈上升趋势,为有效防控这类疾病应降低食用油和盐的摄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健康管理科主任徐健表示。

  奶制品摄入过少

  居民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仅为膳食宝塔推荐量的七分之一,而豆类的摄入量仅为膳食宝塔推荐范围下限的一半。

  猪肉吃太多、鱼虾反而少

  深圳市居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总量较高,且结构呈现不合理。畜肉摄入量达到禽类的两倍多,尤其是猪肉的摄入量已超过平衡膳食宝塔畜禽肉类上线的25%。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作为沿海城市的深圳,鱼虾类的摄入量却仅占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的24%,远低于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44%。

  水果摄入量不到推荐下限一半

  深圳市居民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分别为336.7、97.9克/标准人日。蔬菜摄入量在平衡膳食宝塔推荐范围内,接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的下限;水果摄入量不到推荐范围下限的一半。

  谷薯类摄入量较低

  2011年深圳市居民谷类薯类及杂豆的摄入量为257.8克/标准人日,接近膳食宝塔推荐范围的下限,这个数据低于1997年深圳市水平、2002年国内大城市水平和广东省城市水平。谷类仍是深圳居民的主食,以大米的食用率和频率占优,杂粮的食用率和频率虽高于2002年国内大城市水平,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温馨提示:

  1.经常在外吃饭怎么点?

  徐健说,在就餐习惯方面,无论是深圳还是国内的调查结果,在外就餐,特别是早餐、中餐和晚餐在外就餐的现象呈上升的趋势。她建议,如果不得不在外面吃,可以多点一些青菜,告诉厨师少放点油和盐,也可以点比较清淡的汤。

  2.营养补充剂该如何吃?

  徐健首先建议所有的居民从膳食当中摄取营养素。如果某段时间营养不均衡或者从事一些特殊行业需要补充营养素。不过,要提醒的是,营养补充剂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大家在选择时要尽量选择国家批准的健字号。

  卫生部门给市民餐桌的建议:

  薯类每天较好能达到250~400克,其中杂粮要达到50~100克;

  适当增加鱼虾类的摄入,使鱼虾类的摄入量达到75~100g,畜禽肉类的摄入量降至50~75g;

  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饮奶量更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适当多吃大豆及坚果类食物,建议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多吃水果,每天保证200~400克。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