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这是坊间百姓间流传的俗语,话虽然俗,但却是至理。哪怕在当今社会,人一旦得病不仅是身体上要承受病痛,高额...
“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这是坊间百姓间流传的俗语,话虽然俗,但却是至理。哪怕在当今社会,人一旦得病不仅是身体上要承受病痛,高额的治疗费和药费也像大山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看病贵也成为目前主要的医患矛盾之一。然而苏州的邓先生得了病,心情却是不错,前不久胸闷胸痛,他没有选择去上海的大医院,而是试着去上海交大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看病,“医生给做了心电图,开了几盒药,总共花了不到100块钱,居然很快就治好了,真是没想到。”
上海交大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由香港九龙集团投资6亿多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开业仅6年,这家医院走出了一条“医教研”三位一体塑造品牌、赢得患者良好口碑的民营医院发展新路径。
社会资本“牵手”高校
因为起步较晚,在同一市场环境下求生存,民营医院无论是名气、地位、信誉都不能与公立医院比。在民营医院发展普遍“举步维艰,在狭路中前行”的今天,苏州九龙医院凭什么赢得患者信任?
“关键是医院的运营模式,社会资本‘牵手’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院长刘峰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开业伊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就选派了院长和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在旗下的附属医院及二军大、四军大等国内优秀三级甲等医院选聘了一批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麻醉科和检验等学科骨干医师到九龙医院,并额外给出50个编制用于**人才,由此组建了一支高起点的专家医疗团队。
另一个原因,是当地政府对民营资本的支持。刘峰说,苏州工业园区以高度开放的思想、包容的胸怀和负责任的态度,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落地建造该区单独的一所三级医院,并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包括医保、人才政策,还连续三年给予一定数额的服务业引导资金。
苏州九龙医院董事长孙福林认为,民营医院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品牌的塑造。为此,他们高标准建设医院,开放床位800多张,专门购买了7辆大巴,开辟了7条通往5个郊县、乡镇的专车,免费接送病人。还拿出100多万元开展“微笑行动”、“暖心行动”等公益活动,免费为20多名兔唇儿和近百名先天心脏病患者手术。
创造“医教研”一体
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民营医院的人才结构是“一老一少”,不是刚退休的老专家,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年富力强的“中生代”。人才短缺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短板”。
“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民营医院竞争力的根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党委书记朱旭明告诉记者,医院一直坚持的“医教研”一体化,不但为人才集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在技术提升、新技术利用等方面推动了医院的发展。
为给专家、学者临床和教学科研提供平台,九龙医院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中心实验室,心内科、神经外科已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并成立了5个临床专病诊治中心,现已成为苏州大学、徐州医学院、江苏大学、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
对科主任的考核,从今年开始,医院不再把经济指标下放到各科室,而是更注重人才培养,科室建设以及科研和教学能力。据刘峰透露,医院筹资5.9亿元的二期工程,已于去年启动,将建造专科大楼,开放床位900张,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以进一步服务老百姓。
新闻链接
鼓励社会办医“京十八条”正式公布;私立医院有望和公立医院实现挂号互约、双向转诊
北京或有更多“私立医院”不再走高端路线,并有望和公立医院实现挂号互约、双向转诊。昨日,鼓励社会办医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又称“京十八条”)正式公布,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同时社会资本还将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