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为18.6%,国内约有1.6亿名患者,在北京等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情况可能更严重,治疗用药又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使血脂异常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凡是药物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程度因人而异。许多患者担心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是否用药、用药时间上摇摆不定。
由于遗传学背景的差异,我国人群对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发生肝毒性、肌肉毒性的风险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患者。如何有效判断药物的不良反应呢?张俊清建议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肌肉酸痛的症状,检测肝转氨酶(AST、ALT)和肌酸激酶(CK),一旦发现数据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兼中南大学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所长赵水平教授在今年7月召开的“2014年长沙血脂论坛”上,作了题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共识草案》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调脂药,不恰当的强调和渲染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会使众多本可从他汀明显获益的患者对用药产生怀疑和延迟用药,尤其对那些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由于未能及时用药和强化降脂,导致有严重后果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郭艺芳认为,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通常较轻且短暂并与剂量相关,包括头痛、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由他汀类药物引起并进展成肝功能衰竭的情况很罕见。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常可使升高的转氨酶回落;当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另一种他汀类药物后,转氨酶常不一定再次升高。胆汁淤积和活动性肝病被列为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
“肌病(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是他汀治疗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郭艺芳说,但单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很少发生肌炎。使用大剂量他汀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包括环孢霉素、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药和烟酸类,肌炎的发生率会增加。虽然他汀类药物还可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轻度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但他汀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获益远远超过其升高血糖所带来的不利作用,故对于具备他汀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包括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应用他汀治疗,同时需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
乔岩说,肌酶和肝酶升高是他汀主要的副作用。启动他汀治疗前应检查肝酶,治疗3个月和1年时应复查肝酶。如果肝酶升高不到正常上限的3倍,一般不影响他汀治疗。他汀治疗期间如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没必要停止他汀治疗。而妊娠是他汀禁忌证,应禁止使用。
郭艺芳认为,作为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调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临床益处。对心血管病的高危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调脂治疗策略。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