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赵先生最近参加单位体检,B超检查发现他的腹部有一个大肿块,然而辗转了几家大医院再做进一步检查,得出的结论却五花八门:有医生认为是胰腺癌,也有人说是消化道肿瘤。
今年55岁的赵先生最近参加单位体检,B超检查发现他的腹部有一个大肿块,然而辗转了几家大医院再做进一步检查,得出的结论却五花八门:有医生认为是胰腺癌,也有人说是消化道肿瘤。最后,赵先生的病在中山一院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找到了答案——神经内分泌瘤。据了解,神经内分泌瘤由于之前缺乏诊断和治疗的明确指引,在医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很多医生对它也非常陌生。但其实,过去三十年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增加了5倍。
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而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常常不超过5年。北京307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徐建明教授分析认为,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罕见,许多医生对此病不太熟悉。加上在WHO2010年共识前,临床上往往使用几十个不同的术语描述该疾病,这也造成了极大的混淆。
专家说,其实神经内分泌瘤不像胃癌、肝癌那么多见,但也并不像我们原先想象的那么少见。只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认识太少,加上早期的神经内分泌瘤几乎没有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发现腹腔有肿块才得知患病。此外,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不典型,患者起初都会因为腹泻、腹痛等原因到医院就诊,医生往往诊断为胃肠道功能紊乱。
近年来,随着病理诊断水平大大提高,被确诊的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徐建明指出,神经内分泌瘤和一般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正确诊断对治疗非常重要。目前,临床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采取生物治疗、化疗和手术切除等手段。
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在这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类癌,其发生率大约为2.5/100000,占全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0%,根据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将类癌分为前肠(肺、支气管及直到空肠的上部胃肠道)、中肠(回肠和阑尾)和后肠(直肠)。此类肿瘤可发生于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但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胰腺。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是否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两大类——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2013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明确2013...[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