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分析,截至2月17日,今年该省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225例,较上年同期(13例)上升1630.77%,疫情上升明显。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 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根据安徽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分析,截至2月17日,今年该省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225例,较上年同期(13例)上升1630.77%,疫情上升明显。其中,发病数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阜阳、蚌埠、淮南、亳州、合肥5市,5市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9.8%;按年龄构成排序,8月龄以下儿童占 52.4%,8月龄~11月龄占30.7%,15岁以上占7.6%,其他组占9.3%。
今年1月~2月,安徽省麻疹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6倍。据分析,疫情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常规免疫接种不到位,大年龄组因历史原因出现免疫空白,8月龄以下免疫程序未覆盖;预检分诊、隔离治疗不到位等。近日,安徽省卫生厅发出加强麻疹疫情防控的通知,要求从4个方面开展防控工作。
安徽省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提高对发热、出疹病例的警惕性,避免漏诊麻疹病例,医疗机构应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落实消毒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防范麻疹病例的院内感染;严格落实麻疹病例属地化管理制度,坚持谁报告、谁流调、谁处置,杜绝病例漏报、瞒报和各种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
切实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确保8月龄至15岁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及时开展目标人群的应急免疫接种工作和查漏补种工作;落实麻疹预检分诊制度,根据省级专家组流调结果,有38%的确诊病例在发病前7天~21天去过医院,且大部分医院未严格执行预检分检制度。
求医小科普:关于麻疹
传染源
病人是单独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2013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明确2013...[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