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管理 > 儿童药品种匮乏 政府应加大研制开发

儿童药品种匮乏 政府应加大研制开发

时间: 2012-09-21 15:3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琳琳

据了解,我国现有的3500多个制剂品种中供儿童使用的仅60种,比例仅为1.52%,目前儿童药品十分紧缺。

摘要:
    据了解,我国现有的3500多个制剂品种中供儿童使用的仅60种,比例仅为1.52%,目前儿童药品十分紧缺。
    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能够给儿童吃的药种类非常少,平常在给孩子看病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自己买药,还是医生开药,几乎都很少能遇到专为儿童设计的专用制剂,大多数时候都是使用成人药品“减量”、“掰成几分之一”。如此原始简陋的儿童用药方式,显然非常不科学,蕴含着极大的健康风险。
    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很多器官的特性都和成人不同,很多成人药不适合孩子用”。关于这一点,去年曾闹得沸沸扬扬、一度被称为“夺命退烧药”的“尼美舒利”,可以说就是一个鲜活的教训:由于存在针对儿童的不良反应,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尼美舒利“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
    事实上,从更宏观的儿童医疗角度来看,时下我国严重“匮乏”的,又何止一个“儿童用药”?在其他许多与儿童医疗保障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样也是如此。比如,儿童医院严重匮乏。如我国儿童占总人口20%以上,但国内专门的儿童医院却只有68家,仅占1.3万家医院的0.52%。再如,儿科医生的严重匮乏。目前国内只有儿科医生6万多名,每千名儿童仅拥有0.23名儿医,而美国每千名儿童有1.36名儿医,参照该标准,“我国至少还缺20万名儿科医生”。
    应该说,从纯粹市场角度看,包括“儿童用药匮乏”在内的上述儿医困境,确实具有某种必然性与儿医固有的“高成本、低收益”特殊性密切相关。据业内人士介绍,囿于儿童生理(更为娇嫩、脆弱)和心理(儿童常常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病情)的特殊性,相比成人医疗,儿童医疗往往需要更为高超精湛的医术、精良的药品,也伴随着相对更大的医疗风险。而同时,由于“儿科患儿用药量小”,儿医的经济效益往往又很差,“不像老年慢性病那么"赚钱"。
    显然,这种“市场失灵”的背景下,要有效化解儿医面临的种种匮乏困境,政府的补漏、救济、平衡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比如,通过出台各种政府补贴、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儿童专门药品的研制开发;通过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推动增进儿科医生的培养、供给,兴办更多的儿童医院。再如,大幅提高政府针对儿童医保的财政补贴水平,进而提高儿童医保的保障水平。
    “用药匮乏”等儿医困境,归根结底,其实是对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检验、考验,既是对政府全面深入保障儿童健康权利能力水平的一种检验考验,也是对政府兑现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医改目标的一种检验和考验。
相关标签
儿童
药品
匮乏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用药安全关系民生和公共安全
用药安全关系民生和公共安全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