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共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2家,正常生产的仅20余家。由于严格的政策壁垒限制,国家规定产品必须同时涵盖3大类6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企业需涵盖5个品种)方可新设浆站。
近日,国内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在江西组织召开了“血浆综合利用及特免球蛋白新产品开发”课题研讨会。会议邀请疫苗、特免研发、传染病领域的专家,就特免球蛋白的发展前景、产品特点、临床应用价值、研发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并确定了我国血液制品技术发展路线。
为此,科技部将“血液相关制品和代用品研发”列入了“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主题项目,卫生部提出了血液制品的“倍增”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血液制品供应量可望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实现安全可及的目标,不让一个血友病患者因药品短缺而死亡。
与其他药品相比,血液与血液制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无法替代性。全球性的医用血源紧张,已成为各国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题。新型血液成分制品、血浆蛋白制品和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已成为药物研制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共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2家,正常生产的仅20余家。由于严格的政策壁垒限制,国家规定产品必须同时涵盖3大类6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企业需涵盖5个品种)方可新设浆站。而与偏紧的供应相对应的却是血液制品逐年上涨的刚性需求。血液制品在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伴随着更多血液制品纳入医保范畴,以及患者支付能力的不断增强,供需矛盾将愈演愈烈。
据显示,2010年国内医疗市场对上游血浆原料的年需求为8000吨左右,且每年以15%的增长率扩大血浆需求量,而当年国内投浆量仅为3300吨左右,仅相当于需求量的约40%。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