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句古话:“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副组长姚婉贞教授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影响了我们对慢阻肺的积极防治。她说,古人所说的
我国有一句古话:“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副组长姚婉贞教授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影响了我们对慢阻肺的积极防治。她说,古人所说的“内科不治喘”的“喘”其实主要指的就是现在说的慢阻肺,它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如果高血压不治疗,可能会引起脑卒中;糖尿病不治疗,最后会对心脏、视神经、周围神经产生损害。同样,慢阻肺如果不治疗,会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内科黄绍光教授说,虽然“喘”不容易对付,但慢阻肺还是有药可医的。现在已经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慢阻肺,包括戒烟、进行体育活动、药物治疗等。当患者病情较重,还可以给予康复治疗;在急救时可以给予呼吸支持;对非常严重的患者,还可以采取肺移植等手段。
目前慢阻肺的主要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支气管扩张剂(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甲基黄嘌呤类、磷酸二酯酶4(PDE4)遏制剂及其他方法(疫苗、α1抗胰蛋白酶、抗菌药)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迟春花教授说,慢阻肺的本质是气道炎症,抗炎是减少急性加重、降低风险的关键。黄绍光也认为,慢阻肺不仅仅是支气管舒张的问题,更是与炎症有关,因此对慢阻肺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要针对炎症。对此,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及非激素类药物抗炎治疗。近期国外有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加非激素类口服抗炎药物罗氟司特(我国没有上市),可以明显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改善肺功能。
治疗依从性是最大挑战
正是由于对慢阻肺的认识不断加深,目前治疗慢阻肺的方法正在不断进步,已经有药物可以减少急性加重,改善肺功能,并且安全性良好。但黄绍光表示,慢阻肺的治疗尚未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大部分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并不是针对慢阻肺开发的,而是用于治疗哮喘,而慢阻肺中的炎症与哮喘中的炎症有着很大的区别。
王辰也指出,慢阻肺在我国治疗严重不足,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约半数患者自行减量或停药。他说,慢阻肺并不是不可治疗的,国际上已经有很多治疗办法,只是有些方法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普及使用。如氧疗,国外已明确证实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但在我国没有被医保覆盖。在医生方面,需要进一步熟悉慢阻肺的规范化治疗。目前慢阻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远低于高血压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一半以上的原因在于医生,很多医生不按规范用药,擅自允许患者调整剂量;患者自行停药也占很大比例。
钟南山院士说,慢阻肺和肿瘤、心血管病一样,一直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如果按单病种计算,慢阻肺的病死率仅次于脑血管病,列第二位。但其他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甚至包括肿瘤,预防和治疗的办法都比较多,而慢阻肺治疗的方法较少,同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患者常常等疾病进展到中晚期才到医院诊治。慢阻肺患者就诊的时间远远晚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我国同样也面临这个挑战。
创新思路使患者坚持治疗
钟南山院士提出,在很多医生和患者对慢阻肺认识的理念还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有新的思路,改变我们的治疗策略,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对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
迟春花说,多数慢阻肺患者对早期出现的症状并不会予以重视。比如咳嗽、咳痰,很多患者,特别是有抽烟习惯的患者并不认为这是疾病;只有当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稍微活动就喘憋时,才重视起来。多数慢阻肺患者去医院就诊,通常是因为急性加重,而急性加重对患者的打击是很大的,每一次急性发作,就意味着患者的肺功能又下降了。随着症状的加剧,患者生活质量也会恶化,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对慢阻肺要早发现和早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急性加重,从而降低死亡率。
慢阻肺治或不治的结果大不一样;早治或晚治的结果也大不一样。黄绍光表示,在慢阻肺早期,疾病比较稳定时,就应该想办法阻断它的进展,不仅要解除患者当前的症状,改善运动耐力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使未来不会发生急性加重。他说,目前治疗慢阻肺的措施虽然可减轻症状,但不能治愈慢阻肺,也不能阻止或逆转慢阻肺的进展。因此,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