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全球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呈持续扩大之势
据统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全球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呈持续扩大之势,而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国内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42%的占比相去甚远,与全球人均医疗器械消费水平相比,我国还有5~6倍的提升空间。
乐诚铎认为,随着国内医改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健康投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国家对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的大力扶持,未来10~15年将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拿来主义”
“国内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动能不足。要提高创新能力,除国家大力投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外,还有一条出路就是——拿来主义。”齐云创智工坊总经理金克文的一席话引人关注。
他指出:“跨国公司看好国内医疗市场,纷纷抢滩,在国内成立子公司。但是,国内企业从他们那里获得技术支持的可能性很小。近几年,国外融资环境恶化,欧美的很多创新型小公司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正面临困境,国内有条件的医疗器械企业应走出国门,挑选一些适合的、拥有先进技术甚至一定市场的公司,通过合作、并购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缩短在研发上的差距。”
乐诚铎赞同这一观点。“通过合作、并购取得优秀的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把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经技术消化转变为费用相对低廉的自主产品,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而且有助于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占领国内市场给本土企业造成的被动。”他指出,“从国内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除欧美市场外,这些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新兴市场上大多抢到了一席之地。”
来自本次论坛主办方——苏州生物纳米园的首席执行官刘毓文也强调,国内企业只有通过合作、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医疗器械产业水平快速提升。走出去,把专家带进来,才能加快医疗器械创新水平。据他介绍,2011年,苏州纳米园区促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医疗器械合作项目,即由跨国医药公司投资,由苏州纳米园区提供场地和财务支持,哈佛大学提供技术合作——这种合作也显示出当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回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历程,在二三十年前,包括低端医疗器械在内的很多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与国外差距都很大。而今,这种差距主要存在于高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国内医疗器械的产业基础已打得很好,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就能够缩短在高新医疗器械领域上的差距,增大市场份额。”软银国内主管合伙人华平说,“过去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兼并收购并不多,但是,未来兼并收购会越来越多。”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