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之所以制售这些药物,而不从市场上采购,关键还是一个‘利’字。医院自制药品少了许多流通环节,没有广告费等附加支出,直接卖给患者,成本低廉,但卖给患者时并不便宜。
近日,记者接到多名患者举报称,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和驻马店市骨科医院制售没有生产批号的药物,为群众的生命健康埋下诸多安全隐患。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这类未经批准就生产的药物属于假药。记者随即展开实地调查。
12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驻马店市中医院,这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记者以代人买药的名义在两个科室分别购买了“养血止痛丸”、“乾健丸”和“坤健丸”三种药,记者报出药名,医生爽快地开出了药方,并未询问任何病情。取药时记者发现,三种药品并未在药房药架上摆放,而是由医生进入药房后的一个小屋内取出。三种药的价格分别是每瓶20元、25元、40元,都是白色塑料瓶包装,上边写着成分和主治疾病,最下边写着“驻马店市中医院研制”,而生产批号一栏写的却是生产日期。购药票据上写的是“中药费和西药费”,没有具体药物名称,因此记者无法确认每种药物的价格究竟是多少。
随后,记者拿着药找到主管中医院制剂室的杨副院长,记者表明来意后,杨副院长对记者反映的情况断然否认,并强调:“我们有自制药物的资格,有自己的制剂室,所有的自制药物都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才生产使用的,没有制售无生产批号的药剂。”记者当面拿出刚刚购买的三种药物,杨副院长马上改口称: “这些药物都是应患者强烈要求,一人一方配制的。”当记者表示医生未询问病情直接开药时,杨副院长无言以对。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该院陈院长,陈院长以开会为由挂断了电话。
记者前往驻马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在药监局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局里的领导都去做普法宣传了,现在没有人。”记者辗转见到执法大队张副队长并说明来由,张副队长当即表示和记者去现场查处。
张副队长带了两个工作人员和记者一同赶到驻马店市骨科医院,在出示执法证件后,药房工作人员迟迟不肯开门,称要请示领导,直到领导赶到,才打开药房的铁门。在执法人员的强烈要求下,药房人员打开了药房内的一个铁皮柜子,里面有四种无生产批号的药物,其中就有记者买到的两种,此外还有一种喷剂既没名称也无生产批号。执法人员当场查获了这些假药。在执法过程中,该院魏院长接到电话,他对着电话讲:“你这边打电话,那边检查人员就到了,还有什么用!” 说罢匆匆挂断。
执法过程中,院方一再强调假药的售价统统是每瓶3元,但记者的购药票据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每瓶数十元。对此,院方称,记者所拿票据不是购买这些药的凭证,对真实售价不予承认。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医院之所以制售这些药物,而不从市场上采购,关键还是一个‘利’字。医院自制药品少了许多流通环节,没有广告费等附加支出,直接卖给患者,成本低廉,但卖给患者时并不便宜。对医院来说,这有助于创收。”
张副队长说,他们曾对驻马店市骨科医院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但医院仍暗自自制自销。我国刑法对生产、销售假药的违法行为有明文规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当事人应被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药品管理法对此也有相关处罚措施,但这些处罚都很难落实。
据悉,2011年3月,我国开始实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剂生产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据业内人士透露,医院建立制剂室,投资高达百万,很多医院都难以承受如此高的费用。和药厂生产的药品相比,医院自制药存在质量标准不统一、稳定性较差、标签和说明书不规范等问题。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