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简称为肝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肝癌。国内肝癌发病率居世界之首,已成为第二大癌症杀手。乙肝病毒的基因可以整合入肝细胞基因组中。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指出,生物科学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生死时速”问题。他解释说,“就是让出生的人更健康,让生病的人可以活得更久。”
生出一个先天缺陷的孩子,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在美国,有10%的家庭和出生缺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据统计,80%以上的出生缺陷与遗传相关,通过基因测序,可大大降低先天缺陷儿童的出生率。
中外科学家从全基因组水平上首次构建了一个高精度无偏差的乙肝病毒整合(HBV Integration)图谱,揭示了潜在的乙肝病毒整合机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靶向药物研发等提供帮助。
此项由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共同完成的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整合机制研究成果,28日在国际优秀杂志《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
肝细胞癌(HCC)(简称为肝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肝癌。国内肝癌发病率居世界之首,已成为第二大癌症杀手。乙肝病毒的基因可以整合入肝细胞基因组中,故称之为乙肝病毒整合。目前,乙肝病毒整合被认为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分别对来自81例HBV阳性患者和7例HBV阴性患者的癌组织样本和癌旁组织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结果发现HBV整合在肝癌中是一种普遍现象,HBV整合频率在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研究人员还发现了3个新的HBV整合位点,并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还发现HBV整合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发生HBV整合的患者会更早地发展成为肝细胞癌而且治愈率更低。因此,通过对HBV整合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止癌症的恶化,延长病人的生命。
在肿瘤病的救治上,通过全基因组分析,肿瘤手术后复发的病例,可找到有效的药物靶点,进行药物治疗。“我们在肺癌患者中测出基因,运用过去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两周就可使肿瘤变小。”汪建指出,通过基因测序的靶向用药,未来3至5年内,可能有50%-70%的肿瘤是可以治疗的。
临床需政策“绿色通道”
新技术大量出现,可能与现行政策冲突。与会专家指出,基因等新技术临床应用,需要“绿色通道”。国内科技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朱岩梅展示了一张2011年全球500强企业的工业研发投入排名表,在前10名中,有5家和生物医药相关,但国内入围企业中,没有一家是生物领域的企业。她认为,“政策的制定者应该为创新前行者清除路上的障碍。”汪建认为,新产品临床推广还有很大障碍,要得到国家层面支持还需时间。
苏格兰再生医学中心负责人、“克隆之父”伊恩·威尔默则提出,在**治疗领域亟需开展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治疗国际合作扫清障碍。
大数据是大支撑
阿里云计算资深技术专家蔡华指出,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成本降低,带来的是存储成本的上升,云计算将成为生物工业的基础设施。“大规模表示要存得下,低成本意味要用得起,这两者只能依赖云计算。” 蔡华指出,通过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对资源进行削峰填谷,从而可达到低成本的目标。
大数据也可解决生物制药的困惑。朱岩梅指出,过去60年,医药公司技术投入越来越多,重量级的发现却越来越少,如今不少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和华大合作,利用基因测序、大数据来进行研发。遗憾的是,暂时还没有国内医药企业和华大合作研究药物。
大数据也带来了研究成果的斐然,汪建在演讲中透露,两年来华大基因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高级别最高的杂志上,共发表论文50篇,华大论文的平均引用率为98.3,我国的这个数据是6,全球是10,充分说明大数据和大科学的相关性。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