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发布 > 我国液体疗法滥用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液体疗法滥用现象十分严重

时间: 2012-12-06 10:29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圆圆

现在正规医院已经在控制输液,不会轻易输液。什么情况下才输液?他说,输液的适应症一般是危重病、吃不下东西的病、中重度脱水、必须用静脉注射药物的病等。

摘要:

  近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在儿科学术会上说,根据国外的一项检查,经常输液的孩子,血管中有很多玻璃渣或塑料残渣,这会造成血管壁粗糙,日后可能导致胆固醇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

  11月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运彬又解释说:该说法来自国外一项动物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做过实验,解剖发现输液多的动物血管中留有玻璃渣”,“这里所谓的玻璃渣并非肉眼可见”。

  常输液真的会在血管上留下玻璃渣或塑料渣?林晓源坦言:“有可能!”他解释说,这和溶媒(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的纯度有关,现在所用溶媒基本上都是 国产的,大多质量有保证,但也有些纯度不够,液体中有不溶的微小颗粒,常输液这种颗粒就会积存在毛细血管壁上,尤其是肺部的毛细血管上,为健康留下隐患。

  现在正规医院已经在控制输液,不会轻易输液。什么情况下才输液?他说,输液的适应症一般是危重病、吃不下东西的病、中重度脱水、必须用静脉注射药物的病等。“现在有的孩子感冒、发烧就要去输液,这是不对的,也完全没必要!”现在有些家长和个别医生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输液治病快、效果好,“其实不一定,很多肠溶性药物的吸收也非常快”。另外,有些基层医生害怕产生医患纠纷,家长提出输液,他就照办,“没起到对患者的专业引导作用”。

  最后,林晓源说,经常输液除了有可能在毛细血管中留下微小颗粒外,还有重要一点是,液体是直接进入血管的,万一有污染,会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来说,溶媒本身不会有污染;不过配药、输液的过程中,一个环节不慎,就有可能产生污染。”

  儿科专家表示,输液风险大于口服药物,因此挂水并不是治疗疾病的优选途径,尤其是对儿童来说,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通过口服就是说不能吸收,或者呕吐掉了,这个时候非要输液那就输液。” 

相关标签
我国
液体
疗法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用药安全关系民生和公共安全
用药安全关系民生和公共安全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