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药研发的步伐亦日益加快,新药品源源不断面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今全球上市药品约2万种
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药研发的步伐亦日益加快,新药品源源不断面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今全球上市药品约2万种,但“针对所有影响公众健康重大疾病的基本药品”仅316种,绝大部分药品成分相似,重复用药比比皆是。药品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防治疾病,同时也可因为不良反应危害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各国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在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1/3死于用药不当。在美国,因用药不当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名第四。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我国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其中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人,因此死亡者近20万人。还有因滥用抗菌药引起的中毒性耳聋者上百万人,药物瘾癖、致畸、致盲、肝肾损害、致细胞突变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已达30%!
药品不良反应
提到药品安全问题,不得不先讲一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以外的反应。它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正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用药安全的大敌。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导日常合理选择药品,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作用、致突变、致畸作用等。现简单介绍几种主要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 一种药物常具有多种作用,在正常的用法和用药剂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为副作用。一般较轻微,多为可逆性的机能变化,停药后很快消失。例如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麻醉前),目的是遏制腺体分泌,但术后的肠胀气、尿潴留则成为副作用;注射后心悸、口干也是副作用。
毒性反应 是药物引起机体发生较严重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结构的病理变化的反应。毒性反应可发生在人体各组织、器官。毒性反应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剂量越大,毒性反应越强。药品毒性反应造成的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在停药后恢复较慢,有的终身不愈。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第八对颅神经的损害所致的听力减退或长期性耳聋。
变态反应 是患者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当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成为抗原,引起人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发生的反应,可造成组织损伤、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皮疹、红斑、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血清病综合征,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例如青霉素过敏反应。
药物依赖性 是因反复使用一种药品引起的人体生理或心理对药品的依赖状态,表现为强迫性需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反应或行为。因反复用某药品后机体达到了一种适应的状态,停药后原有症状出现并出现戒断症状——不安、痛苦,甚至危及生命,麻醉药品用于镇痛时可发生。
继发性反应 不是药品本身的效应,而是间接结果。例如大量或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造成正常菌群失调而发生的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
特异质反应 是个体对某些药物特有的异常敏感性引起,与药品的药理作用无关,但和遗传有关。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型:
A型——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剂量越大,不良反应越严重。停药后可减轻、消失。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型——与剂量不相关型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如青霉素过敏反应。
C型——一般是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潜伏期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预测。例如致畸、致癌。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