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食品安全 > 广州白云山毒菇不下10种 中毒死亡率高

广州白云山毒菇不下10种 中毒死亡率高

时间: 2014-03-06 10:29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洁洁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邓旺秋博士介绍,目前白云山上常见毒菇数量超过10种,常见食用菇有6种,但是为了避免误采误食,建议市民较好不采不吃野蘑菇。

摘要:
  不少市民在辨别食菇和毒菇时,使用的是民间土法,比如用银汤勺放入汤中看是否变色,或者将大蒜和蘑菇一起煮,看大蒜是否变黑。邓旺秋说这都是错误的鉴别方法,科学鉴定蘑菇毒素需要规范的仪器进行分析。

  邓旺秋说一旦食后中毒应该快速救治。以“致命白毒伞”为例,这种毒菇毒性强、潜伏期长,一般食用后6小时以上才发病。它的最初表现为胃肠炎,继而会导致肝脏损害,眼睛变黄,一般3-7天为死亡高峰期,如果不及时救治,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市食安办也提醒市民,由于没有**解毒药,误食毒菇死亡率极高,发生恶心、腹泻等中毒症状时,首先应立即采取刺激口咽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同时,建议保留毒蘑菇样品以供医生救治参考。

  ■相关

  白云山常见毒菇

  1.致命白毒伞:剧毒,含有鹅膏毒肽、鬼笔毒肽,中毒类型为肝脏损害型,误食6小时后发病,致死率很高。春季生长于阔叶林地上。

  2.欧氏鹅膏:毒性较强,含有鹅膏毒肽,外貌和毒性类似致命白毒伞。夏秋季节生长于阔叶林地上。

  3.黄盖鹅膏白色变种:剧毒,含有鹅膏毒肽、鬼笔毒肽,外貌和毒性类似“致命白毒伞”。夏秋季节生长于阔叶林地上。

  4.异味鹅膏:毒菌,夏秋季生于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地上。

  5.纯黄白鬼伞:据记载有毒,不能采食。夏秋季群生或散生于林中地上。

  6.变色龙裸伞:毒菌。被误食后引起头晕、恶心、神志不清等症状。夏秋季节成群生长在竹子的腐木桩上。

  7.黄裙竹荪(杂色竹荪):有微毒,不宜食用。可药用,民间用于治脚气,有解毒、除湿、止痒等功效。夏秋季节生于阔叶林或竹林中地上。

  8.橙黄硬皮马勃:含有微毒,但在有些地区在幼时食用。孢粉有消炎作用。夏秋季于松及阔叶林沙地上群生或单生。

  9.黄疸粉末牛肝菌:毒性较强,误食此毒菌多半小时后发作,引起胃肠炎症状。夏秋季单生于混交林地上。

  10.粗柄白鬼伞:据资料记载有毒,毒素不详。味苦不宜食用。该菌与铅绿褶菌相似。群生或近丛生于林中地上或路边。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