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宏魁指出,这个新方法摆脱了以往技术手段对于**和外源基因的依赖,避免重编程技术进一步应用所遭受的一些质疑,例如破坏胚胎或基因突变风险等。
近日国内科学家在克隆技术研究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小分子化合物的诱导的方法,一个已经长成的普通的体细胞可能会孕育出新的生命,目前这项科研成果已经被美国科学和细胞的多个优秀学术杂志报道,国际优秀专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人造器官以及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都提供了新的途径。
自从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克隆”据成了医学界和伦理届争论的焦点,也是不少科幻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过通过科隆修复人体损伤,焕发健康,一直被认为非常有效的途径。
近日,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带领的**再生医学研究团队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把成年鼠身上已经长成的表皮细胞成功逆转为生命起点的“全能**”。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马宏建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不仅是对**研究一个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将我国**研究带到了国际的最前沿。
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早期发育阶段才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成为成体细胞后会逐渐丧失这一功能。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
此前,通过特需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或使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哺乳动物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进行“重编程”获得“多潜能性”,这两项技术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展这项技术的方法更简单和安全,他们仅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就成功逆转其“发育时钟”,重新赋予体细胞“多潜能性”。
邓宏魁指出,这个新方法摆脱了以往技术手段对于**和外源基因的依赖,避免重编程技术进一步应用所遭受的一些质疑,例如破坏胚胎或基因突变风险等。
1997年科学家用细胞核移植的方法获得**,但是用到人的身上比较麻烦,因为需要用人体非常有限的**,还要面对早期胚胎发育的伦理问题。2006年日本科学家使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得多潜能**,但是可能导致转基因突变增加致癌风险。而此次国内取得的突破则是利用化学小分子的诱导获得多潜能**,让人类摆脱了伦理争议和基因突变的难题。 钟和
链接
**(stem cel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和成体**。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