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近年来,伴随着老龄化加速而至,民工荒屡次上演,“人口红利”的衰减成为各方热议话题。劳动年龄人口从占比下降到总量缩水的变化更是让一些学者担心,支撑国内在过去三十余年间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已接近尽头。
国内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国内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特意提醒媒体注意这一数据。他强调,这是国内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出现一定量的下降,各方须思考如何去顺应这种变化。
国内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翼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但国内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处于人口红利的“维持期”。不过,在14岁以下人口占比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国内需要考虑适度放宽对生育的控制。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国内和1亿人口以下国家人口转变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张翼告诉中新社记者,国际上对“人口红利”是否存在的判断一般是依据15-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是否超过了70%。
张翼介绍说,过去,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增加,国内人口红利处于增长阶段。虽然从2012年起,国内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减小,但国内15-64岁年龄段人口占比从74%降低到70%以下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意味着国内仍将经历一段人口红利维持期。
对于人口红利消失的具体时点,张翼表示学界对此观点不一,但他强调,至少在2020年前,国内都仍将享有人口红利。虽然国内“人口红利”的窗口仍将打开一段时间,但张翼认为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已经不容回避。
首先,国内必须推动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升级换代;其次,劳动人口的下降,必然会伴随着老年服务相关从业人员工资的上升,在这一过程中须要发展老龄产业,以及更多使用自动化设备。
“最为关键的是,政府部门必须在最近一段时间研究国内人口政策”,张翼指出,任何一个制度实施30年后,其负面效应都会逐渐显现。目前国内14岁以下人口的占比已经跌至16%,各方必须共同评估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未来社会的综合性影响。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