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获奖者的技术有高低、成就有大小、工作环境有好有差,但他们都有着精益求精、救死扶伤、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同价值观,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新年伊始,10位医疗卫生领域的杰出代表来到北京,接受白求恩奖章。他们中既有来自祖国边陲深山险壑的乡村医生,也有繁华都市大医院的优秀专家;有医生、护士,也有院长、科研人员。
他们脸上有喜悦,但还带着从繁忙中抽身的疲惫甚至焦虑,大部分人都已订好了隔日返程的车票、机票,因为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回去处理。交谈中,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对自身职业、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问题的冷静、深入思考。
“其实,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这是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虽然荣誉只授予他们10个人,但是这支队伍中还有很多人和他们一样在坚守,在奉献。他们都认同自己从事的是一个有意义的职业,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坚持下去。
“我只是做了一些事情,不要把我说的那么伟大。”74岁的翁心华教授每次谈到自己的成绩时,脸上都露出羞涩的微笑。
“像我这样的‘索道医生’,高山深谷之中还有很多。”邓前堆说,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边远地区乡村医生这一群体。
不惜资金救助贫困肿瘤患者的徐克成,用“冥冥之中”表达内心的感受,“做好事不能刻意,也不应该有目的”。正是有着谦虚谨慎、心怀责任、不计得失的心态,才能践行精益求精、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
“做事情,确实很辛苦。但是我救了很多生命,得到了藏区牧民的认可。回首人生,我觉得很欣赏自己。”坚守甘南草原40多年的王万青说。
他们说,医生是一个需要极大付出的职业,但是患者的一声“谢谢”可以消除所有的疲劳;治好了一例疑难杂症、攻克了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医生最大的满足。
这些获奖者的技术有高低、成就有大小、工作环境有好有差,但他们都有着精益求精、救死扶伤、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同价值观,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愿望和期盼,他们都有——缓解患者看病难;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帮助更多的人;让医改顺利推进、患者得到实惠;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让很多经济困难的村民看得起病……
医者仁心。这是对白求恩奖章较好的诠释。白求恩精神永远鼓舞着医疗卫生工作者砥砺前行。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