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PM2.5查询 > 做饭习惯“贡献”PM2.5?

做饭习惯“贡献”PM2.5?

时间: 2013-10-11 16:2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编辑: 媛媛

10月8日,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在回答记者关于北京空气质量问题时表示,北京市已制定2013-2017年城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其中包含了八大项措施。

摘要:

  中新网10月11日电 在十月一小长假过后,又出现了雾霾,这也让习惯吐槽的小伙伴们再次惊呆了!那么我们平常做饭也会导致雾霾吗?近期该言论迅速走红网络,引发出了很多的争议。调查显示,86%的网友无视此言论,表示会照常做饭。而与网友“不做饭”、“吃凉菜”、“做饭实行单双号”等评论不同,专家对此番言论则表示出了冷静客观的态度。

  中国人烹饪习惯“贡献”PM2.5?

  10月8日,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在回答记者关于北京空气质量问题时表示,北京市已制定2013-2017年城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其中包含了八大项措施,如控制人口、控制机动车、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关闭一些重污染企业等。

  同时他提出希望,“城市大了之后,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洁空气的工作”。

  一天之后,似乎感受到了多方关注的压力,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相比机动车、燃煤和工业扬尘,烹饪油烟并不算主要的PM2.5来源,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在“十一”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经历了今年异常频发的雾霾天气之后,此番言论一出,随即被媒体和公众迅速关注,次日微博转发量飙升至3万多条。

  网友调侃:做饭给国家添麻烦了

  2013年,雾霾天气频发,让民众对环境污染等新闻事件异常关注。“烹饪影响PM2.5”的言论,引发网友的大范围“吐槽”,也惊呆了他们的小伙伴。

  @帕特里克韩---H---PATRICK:这简单,不就是不做饭么。。。蔬菜和肉就直接生吃吧,至于主食,把白面拌水搅合搅合就当粥喝了,响应号召吧。。。

  @幸福小货车ing:没必要把PM2.5这个事情和做饭扯到一起吧,以前烧柴火,那烟才叫大,空气还那么好!现在就算是有点烟雾,只要有个好的油烟机不就解决了嘛?

  @Tony-涛涛:真不好意思,做饭也给国家添麻烦了。

  托傾湯:原来在中国,堵车是因为玩微信、微博,PM2.5超标是因为烹饪啊!

  无名小卒:这是呼吁大家生吃肉菜、直啃谷子的节奏么?!

  深山远处:几十年前难道北京人都不做饭吗?那时为什么空气质量就很好呢?

  在网友大量的评论中,与上述类似的“抱怨体”屡见不鲜,@Yi昕然则直接建议说:“干脆单双号,一号开火做饭,二号冰锅冷灶!为APEC做贡献,我骄傲!”这一提议得到微博女王姚晨等众多网络大V的转发。

  专家:烹饪对雾霾贡献率不小并非空穴来风

  与此同时,与网友普遍的“讨伐”声音不同,专家的看法少了一些“感情色彩”,大多认为“烹饪影响PM2.5”并不是空穴来风,言论本身并没有错。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公共环境研究中心马军(微博)认为,烹饪影响PM2.5“听似没有道理,其实是有道理的”,跟西方和日本不同,中国人烹饪更多的是用“炒”,产生的油烟是要多一点。在扩散条件不好,人口密度很大的时候,适当建议绿色餐饮,对减轻雾霾天气还是有好处的。

  专家称,于“烹饪对PM2.5贡献不小”一事而言,其本身并无问题,只不过是实话实说。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认为,在夏季北京城区PM2.5污染源中,烹饪源能占到15%-20%左右,汽车和相关产业占到40%-50%,外地污染传输占30%,扬尘占的比例少于10%。这说明,北京外事办主任的说法,还是有根据的,并非口说无凭。

  而山东商报评论认为,就事论事的说,中国人的烹饪习惯难道不会对空气污染有影响吗?乍一看有点站不住脚,但仔细一想,的确是这个理。在中国很多地区,还在保持用煤炭和柴火烧饭的传统,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些追求口感的人。其次中国人讲究猛火快炒,由此产生的污染排放恐怕的确是空气污染中不可小觑的因素。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知名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空气质量指数:
数据来源: pm25.in

空气质量标准

PM2.5指数 等级 注意事项
0-50 1级 优 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清新空气
50-100 2级 良 可以正常进行室外活动
101-150 3级 轻度 敏感人群减少消耗大的户外活动
151-200 4级 中度 对敏感人群影响较大
201-300 5级 重度 所有人应适当减少室外活动
>300 6级 严重 尽量不要留在室外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