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支戊肝疫苗研制背后国内系戊肝高流行区,但公众对戊肝的了解、认识程度却比较低,戊肝的危害性被严重低估。预计在今年10月,国内原创...
预计在今年10月,国内原创研发生产的戊型肝炎(下称戊肝)疫苗“益可宁”将实现商品化上市。这是当今世界首支可以直接造福于全人类的戊肝疫苗。
“益可宁”由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研发耗时约14年,研发投入达到约5亿元。
世界卫生组织传播干事夏格维奇称,“国内应该因发展国内家的**得到许可的戊肝疫苗而受到赞扬。”
夏格维奇此言,对应的是戊肝疫情的严峻态势。仅以国内为例,目前我国戊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累计卫生部逐月发布的国内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可知,2012年上半年,戊肝发病率首次超过甲型肝炎(下称甲肝),成为我国急性流行性肝炎中的最大杀手。
国内系戊肝高流行区,但公众对戊肝的了解、认识程度却比较低,戊肝的危害性被严重低估。事实上,国内戊肝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
根据卫生部统计数据,今年16月,我国甲肝发病人数为12778人,戊肝发病人数为16396人,戊肝发病人数超过甲肝发病人数3618人。这是卫生部有统计以来的首次突破。
分析卫生部疫情报告可以看到,我国对甲肝控制成绩显着甲肝年发病人数从2003年的99383降为2011年的31456,下降了216%。与此同时,戊肝的年发病人数却呈现出逐年走高的态势,从2003年的9655人上升到2011年的29202人,上升了202%。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表示,临床上戊肝病例被误诊、漏诊的现象十分普遍,现有戊肝发病统计数字只是疫情的冰山一角。
张军说,2011年戊肝检测试剂用量700万人次,检测量仅为甲肝的1/5,但检测出的病例数就已与甲肝几乎相等。而在很多地方,由于难以查找出确切的原因,相当数量的戊肝病例被误诊为药物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
从事戊肝研究的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吴婷告诉本刊,由于病源学诊断研究的滞后,戊肝的危害性被严重低估,戊肝成为一种被忽视的疾病。
前文提及的“益可宁”,是我国原创研发生产的戊肝疫苗,也是当今世界首支可以直接造福于全人类的戊肝疫苗。该疫苗由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历时14年,投入约5亿元研制成功。2012年6月,实施该疫苗转化的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GMP认证,圆满结束商业化上市前的一切行政审批。
据悉,这个世界上第一支用于预防戊肝的疫苗已经在我国戊肝病毒高流行地区江苏盐城东台市进行了第期临床试验,时间跨度长达近2年(2007年8月2009年6月),参与人数近10万人,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规模的疫苗临床试验。第期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该疫苗对接种疫苗**者实现了理想的保护作用。
国内戊肝疫苗的研制成功,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赞誉。全球优秀医学刊物及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国际优秀刊物均报道该项成果,并认为“这是全世界戊肝防控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世界首支戊肝疫苗在国内研制成功并可以真正实现商业化上市具有多重意义,其一,它首次提供有效的戊肝主动预防工具,堪称全世界戊肝防控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其二,它打破了国际医药界的结论性看法,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独创出与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并行的第四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路径;其三,它在研发过程中成功取得的核心关键技术,已经在14个主要国家申请了12项发明专利,这为我国生物制药打破国际垄断,搭建起独立自主的原始创新平台;其四,这也意味着我国科学家对全球肝炎的预防控制、促进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
据了解,该戊肝疫苗研制利用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较其他利用昆虫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葛兰素史克、诺华、赛诺菲巴斯德等世界疫苗巨头都已陆续开始与万泰沧海接洽戊肝疫苗的国际分销事宜。
新闻链接
戊肝是由戊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
一般而言,由病毒引起的肝炎目前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其中,戊肝发现最晚,在1989年之前,它一直被称作非甲非乙型肝炎。
戊肝病毒是人类了解最少,也是最复杂的致病病毒之一。在目前已经发现的至少4种基因型戊肝病毒中,1型和2型主要感染人类,3型和4型则是人畜共患病毒,以猪作为主要宿主。
病毒学专家发现,以往认为戊肝仅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国内家流行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近10年来,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发达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等也陆续报告有戊肝散发病例,其中,仅少数为输入性,绝大多数为本土发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我国属于戊肝高流行区域。然而,公众对戊肝的了解、认识程度却比较低。
戊肝多为急性发病,潜伏期49周,临床症状与甲肝相似,但症状更重,通常表现为黄疸、发热、疲乏、食欲不振等,重者会出现极度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意识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
戊肝对育龄期妇女、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和婴幼儿更有杀伤力。孕妇感染戊肝易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孕妇感染戊肝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戊肝或死亡,感染戊肝的孕妇1/3出现重型肝炎,死亡率高达20%。乙肝、慢性丙肝、脂肪肝、酒精肝及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44%83%有重叠感染戊肝的风险,感染后死亡率高达75%。
戊肝在我国以急性散发病例为主,亦有因食物污染导致的小型暴发。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戊肝发病率已在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占据**,戊肝较甲肝更易发生重症肝炎、肝衰竭,危害程度已远高于甲肝。
数据显示,戊肝的病死率也快速上升到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是甲肝的10倍。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国内法定传染病疫情,2010年、2011年戊肝的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44.44%和11.5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