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对药物作用求“快”而忽视用药的安全。有些人以为一用药就应该立刻起效,其实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作用和代谢有个过程,药性发挥作用有滞后。另外,很多人对药物治效期望过高。
在平时,人们出现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但是在用药方面,很多人都是胡乱的用药。分析显示,全部答对的参赛者不到10%。多数网友对如何安全用药缺乏系统了解,有不少问题的答错率高达到了50%以上,酒后服药、牛奶送药、靠药减肥、抗生素滥用等等,都是超高的误区。
担忧:8个安全用药误区“人气超高”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国内药学会协办的“国内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从9月1日启动至10月中旬已收到59万份有效答卷。
据了解,本次竞赛题库共有3000道题目,其中95%的内容属于安全用药常识,3%左右涉及比较浅显的药学专业知识,其他为公民安全用药习惯测试。参赛网友每次完成从题库中随机筛选的10道题目。
根据对答卷的统计显示,全部答对的参赛者不到10%。据国内药学会工作人员介绍,大部分网友对自我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只有一知半解,整体形势令人担忧。据分析,在已经收到的数十万份有效答卷中,有不少问题网友的答错率高达 50%以上,以下 8个较具代表性的安全用药误区“人气超高”。
专家分析
误区多反映用药常识匮乏
“我认为竞赛结果中诸多‘超人气’误区,反映了公众安全用药常识的匮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坦言,从3000道题中随机抽答10道题,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全答对确实很难,但从上述出错结果的分析来看,很多内容都是基本的用药常识,如果没掌握,日常遇到生病吃药,很难合理、安全地用好药。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记住成千上万个安全用药的知识点不太现实。”丘振文认为,到医院看病开药,医生和药师有责任交代清楚哪种药如何服用,而到药店自购非处方药,驻店的药师也有义务指导用药,若未说明,患者和家属一定要当面问清楚、弄明白。
“对普通人来说,知道一些最起码的用药常识,也能避开多数误区。”结合临床观察,丘振文指出公众最缺以下几方面的常识:
1. 用法用量: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或处方写的用量用法服用,喜欢自我判断病情随意加减用量,病情稍有好转即无继续坚持服药的耐心;
2. 药性药效:不少人对药物作用求“快”而忽视用药的安全。有些人以为一用药就应该立刻起效,其实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作用和代谢有个过程,药性发挥作用有滞后。另外,很多人对药物治效期望过高,对个体差异认识不足。药物的有效率是针对整体人群,有些药对特殊个体疗效确实有限,比如一些缓肿瘤的化疗药,其疗效确有个体差异。
3. 储藏保质:不重视药品储藏,不懂即使是在保质期内的药物开封后太久不用或存放不当,药效会打折扣。比如眼药水的无菌要求较高建议在1个月内用完,并按说明提示的温度保存。
4. 毒副作用:临床上,人们对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易走两种极端——有人太大意,有人太紧张。一般的皮疹、胃口差等不良反应是可以接受的,但若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的副作用,切莫扛着不上医院。
8大误区
误区1:
喝酒吃药“百无禁忌”
58.88% 的网友不了解药物不能与酒精混搭。其实,不少抗生素与酒精同服可导致不良反应,轻则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此外,安眠药与酒精类饮料同服也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者可造成呼吸遏制甚至死亡。
误区2:
不懂新生儿慎用抗生素
51.07% 的网友对新生儿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缺乏了解。专家指出,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若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未能及时排泄代谢,可蓄积体内引发严重的毒性反应。
误区3:
以为药物减肥安全有效
网上一度流传吃二甲双胍能减肥,竟有51.31%的网友以为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其实,二甲双胍属降血糖药,服用后降血糖的同时确有减轻体重之效,但正常人过服可致乳酸酸中毒,轻则乏力、恶心、头昏,重者甚至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