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SK将退出国内市场的传言甚嚣尘上,GSK方面予以了坚决否认。GSK在给媒体的声明中称:“三季度我们在国内的服务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国内的患者提供药品。
药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但是近几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药品频遭考验,尤其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葛兰素史克事件。
日前,深陷行贿漩涡的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简称GSK)披露了该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业绩。受行贿事件影响,GSK国内的处方药和疫苗的销售今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高达61%。
而就在发布第三季度业绩前几个小时,GSK宣布退出外资药企在华最大的行业协会RDPAC。这被业界解读为GSK退出国内市场的前奏,不过,GSK首席执行官维蒂表示,虽然目前判断国内区的服务何时将恢复正常还为时尚早,但GSK一定不会退出国内。
在华销售额三季度下滑29%
GSK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GSK三季度销售额为65.1亿英镑,同比增长1%,除国内区外的药品和疫苗销售增长3%。GSK表示,公司全球服务好过去年同期主要源于成本控制,包括科研经费的缩减,和几个重要Ⅲ/Ⅳ期临床实验的结束。
然而,在国内市场,GSK三季度总销售额下跌29%,其中受贿赂调查影响最为严重的药品和疫苗服务销售额下跌61%。GSK在华药品销售额下降幅度之大,远高于花旗银行此前预测的30%。
有行业分析数据显示,现阶段GSK在国内销售大幅下滑的品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舒利迭(Seretide)下滑56%、肝病用药贺维力(Hepsera)下滑76%,而这样的销售下滑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停止。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传统的处方药、疫苗和非处方药领域外,虽然GSK近两年将国内服务延伸至消费保健品等领域,但其核心优势的抗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卫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癌症药物等几乎都集中于处方药和疫苗领域。在国家特殊渠道管制的疫苗品类外,此次事件对限制于医院销售的处方药产品带来了几乎致命的打击。
据某公司医药代表透露,行贿事件爆出后,GSK的医院推广很多都暂停了,医生也都不敢开GSK的药。与此同时,一些竞品的医药代表趁机去抢处方权。而GSK首席执行官维蒂则透露,在国内市场,GSK可被其它药厂替代药物的销量下滑幅度最大。
据了解,GSK国内市场的业绩在7月份、8月初情况最差,9月份则好于前两个月。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政策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因此GSK四季度能否延续这个好转的趋势仍是个未知数。
GSK称决不退出国内
行贿事件爆出后,GSK国内市场的业绩下滑之大远超预期,而此时又传出其退出国内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的消息,令业界普遍猜测GSK或将退出国内市场。
而早在行贿事件爆出后不久,便有外媒援引“GSK一位高管”的消息透露,GSK正考虑退出国内市场以规避国内方面可能开出的高达200亿元人民币的罚款——而该罚款额是GSK上年在国内营业收入的近3倍。
随着GSK将退出国内市场的传言甚嚣尘上,GSK方面予以了坚决否认。GSK在给媒体的声明中称:“三季度我们在国内的服务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国内的患者提供药品。我们也将继续全力配合国内政府的调查,并尊重相关法律及调查流程。”此外,GSK还承诺支持国内的医改并帮助推动药品价格更符合国内患者的购买力,并始终专注于国内市场。
GSK国内还向媒体证实,公司确实已经选择退出外资药企在华最大的行业协会RDPAC。“GSK认同RDPAC的目标,积极抵制贿赂和腐败行为并支持国内的医疗改革。考虑到正在进行的调查,为避免影响RDPAC的正常工作,GSK决定暂时主动退出RDPAC。公司计划调查结束后重新加入RDPAC。”
“虽然国内市场在GSK去年的全球药品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仅为3.6%,但该公司仍将其视作未来营收的重要来源之一,退出的可能性不大。”业内人士认为,GSK一直都在国内市场进行大量投资,在商业贿赂调查之前,GSK今年第二季度在国内市场的药品、疫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4%。
据了解,国内被GSK视为关系到其未来成长的重要市场,目前GSK在华拥有7000名雇员、5个工厂和1个研发中心,生产的主要药品包括扑热息痛、舒酸定等。来自平安证券的数据显示,2010年GSK在全球的疫苗销售收入为67亿美元,近六年(不含H1N1甲流疫苗)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在新兴市场,GSK疫苗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占有率为38%,占公司全部疫苗收入的21%。目前在国内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拥有多达10个产品。
面对当前的药品市场,可是给广大消费者出了难题,如何选择放心药品,如何重拾对品牌药企的信心,成为人们面临的最难选择。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