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广东自2004年以来,每3年开展一次全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第四次监测刚启动,广东省疾控中心15日公布了第三次监测结果。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及饮食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吃的好的同时又越来越越缺乏锻炼,因此形成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导致成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各种慢性病。
广东居民慢性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广东省疾控中心15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慢性病是威胁广东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也是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据悉,广东自2004年以来,每3年开展一次全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第四次监测刚启动,广东省疾控中心15日公布了第三次监测结果。结果显示,慢性病的各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在广东居民中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四类慢性病生物危险因素患病人数较前调查增加或翻番。广东18岁以上居民每3人即有1人超重、肥胖或向心性肥胖;每5人有1个患高血压;每10人即有1.3人患糖尿病;每10人即有6人血脂异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超过五成居民、七成居民和九成居民分别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已知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血脂异常患者大多数采取了非药物或药物治疗措施,但三者能控制在正常水平的仅有2-3成。并且,广东18岁以上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约有6.6%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18-44岁城市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达15.6%。
调查显示,广东成年男性每10人即有5人吸烟,每3人即有1人被动吸烟。公共场所有烟比例为55.3%,餐厅成为被动吸烟的高发区,有烟比例高达85.9%。
调查还显示,广东人红肉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和食用油盐超标的比例将超或已超五成!具体来说,53.3%居民红肉摄入过多,46.8%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55%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过多。
广东省慢性病多还和静态生活方式有关。数据显示,广东人静态生活方式普遍存在,每周仅有21.9%的人群参加三次及以上的规律锻炼,从不锻炼的人群占68.1%。
专家:调整生活方式防慢病
慢性病形势严峻,该如何防控?广东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燕君告诉记者,通过生活方式和行为调整,可有效预防Ⅱ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平衡膳食有一个口诀: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许燕君说,“一”指每日饮一袋牛奶,可有效改善我国膳食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的现象。“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8两。“三”指每日进食3份高蛋白食品。“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指少量多餐),七八分饱。“五”指每日摄取500克蔬菜及水果,对预防高血压及肿瘤至关重要。
而“红”指每日可饮少量红葡萄酒50-100毫升,每日进食1至2个西红柿。“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等,对儿童及成人均能提高免疫力。“绿”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具有防感染、防肿瘤的作用。“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食燕麦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更显著。“黑”指黑木耳,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许燕君说,要远离慢病威胁,适当做有氧运动是关键。具体来说,要做到“1、3、5、7”:每天至少运动1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确保运动5天,运动时的适宜心率=170―年龄。
同时要戒烟限酒。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