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低头血压就高抬头即好转 原是颈源性高血压

低头血压就高抬头即好转 原是颈源性高血压

时间: 2014-04-23 14:05  来源: 武汉晚报   编辑:

齐婆婆家住青山,退休回家后,追韩剧,打麻将,日子过得十分清闲。但她也有烦心事,患高血压3年,一直控制不佳,按医嘱吃了不少降压药,但血压还是忽高忽低,捉摸不定。

摘要:

  颈椎病与高血压看似不相关的两种病,竟然暗藏瓜葛。这让63岁的齐婆婆吃了不少苦头。她患有高血压多年,一直控制不佳,没有料到这次在康复科治颈椎,竟然歪打正着,治好了“顽固性”高血压。

  “低头升高、抬头就好”

  高血压和颈椎病结伴而来

  齐婆婆家住青山,退休回家后,追韩剧,打麻将,日子过得十分清闲。但她也有烦心事,患高血压3年,一直控制不佳,按医嘱吃了不少降压药,但血压还是忽高忽低,捉摸不定。

  齐婆婆不甘心,专门准备笔记本,记录血压的变化,还定期做记录、了解所服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看病时就拿出来给医生过目,再调整用药。即便如此,齐婆婆的血压仍然降不下来,一直维持在150/110毫米左右,有时更高。齐婆婆发现,每次血压升高,颈椎病也跟着“起哄”,颈后部疼痛、头晕、心悸,两两“夹攻”之下,老人不堪其扰。

  近段时间,爱打麻将的齐婆婆颈椎病发作愈加频繁,她多了个心眼,颈椎发作前后,都量一量血压,结果发作时血压明显升高,缓解后又自行降低。上周,齐婆婆的颈椎病又犯了,这次比较严重,手脚发麻,住进武汉市普仁医院康复科治疗。

  经诊断,齐婆婆患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该院康复科医生毛蕊很细心,听说齐婆婆的高血压多年治不好,而且“低头升高、抬头就好”,结合颈椎病诊断,判断老人患的是颈源性高血压。

  康复手法+针灸

  治好“顽固”高血压

  毛蕊告诉齐婆婆,只要您颈椎病治好了,不用吃降压药,高血压也能好。经手法及针灸等物理疗法,配合中药口服,三天后,齐婆婆惊讶地看到,三年顽固不降的血压,首次降到正常范围。

  该院骨科主任陈令斌说,通常认为颈椎病无非颈背疼痛而已,其实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分布交错密集是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脑血循环的必由之路,非常关键。

  颈椎病的类型很多,引起高血压的主要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当头部转到某一个角度时,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物会压迫颈部血管、迷走神经,使椎动脉缺血,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

  当头部转到另一个角度时,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物压迫部分解除,又会反射性地引起血压降低,恢复正常。

  颈源性高血压易误诊

  千万别做“米字操”

  颈源性高血压并不少见,很容易误诊,有数据显示,45岁以上高血压合并颈椎病变的发生率为82%,多为伏案工作者。

  毛蕊提醒,如果病人的血压一直徘徊在临界值(140/90毫米汞柱),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并有颈椎病症状的病人,不妨查查颈椎,通过颈椎X线片、CT片或核磁共振,就能揪出真正元凶。值得一提的是,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可能会加重椎间盘负重,如广为人知的“米字操”,在活动时需要用力摇动头部,极易造成椎动脉缺血,损伤周围组织,加重头昏、头晕,诱发短暂性晕厥,颈源性高血压者要避免做这类动作。

  记者余乐 通讯员曾晨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等季节病

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夏天也开始进入中伏。天气到了一年中最湿热的...[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