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种牙前先治牙周病 种植后防止种植体周围炎

种牙前先治牙周病 种植后防止种植体周围炎

时间: 2014-04-23 11:22  来源: 广州日报   编辑:

种植假牙后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定期维护,否则也可能患上种植体周围炎。

摘要:

  专家建议,牙周病患者应先去除感染灶、处理好软硬组织异常,再镶牙种牙。种植后也要定期护理,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很多牙周病患者因为怕痛怕麻烦不愿看病,直到忍无可忍时就医才发现,嘴里不但存在着牙龈红肿出血、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等牙周问题,还往往伴有牙齿缺失、牙列不齐、牙体牙髓病变等复杂的口腔疾病。为了治病,患者需要在不同科室“转来转去”,十分疲累。

  记者了解到,广州已经有口腔专科医院成立了牙周种植科,它“以患者为中心”,把牙周病、种植修复、正畸、牙体牙髓、外科等专业的医生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综合性治疗医护组,由各科医生“围绕患者转”进行治疗。

  案例:

  牙周病致牙缺失、营养不良

  59岁的郑女士患牙周病多年,近日由于病情加重导致无法正常进食。除了日渐消瘦,郑女士有时晚上还因为疼痛而辗转难眠。上周,郑女士到医院就诊,经详细检查,诊断为重度慢性牙周炎——全口6颗牙齿缺失、4颗牙齿松动、2颗烂牙;全口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但下颌牙的骨质情况比上颌牙要好。

  郑女士的主诊医生——广东省口腔医院牙周种植科主任张雪洋主任医师将全程跟进和监督郑女士治疗,并在各专科医生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进行协调。

  在病历上,郑女士清楚地了解到未来半年她的治疗计划:1.拔除上颌的两颗烂牙和下颌的智慧牙;2.两个月内,对烂牙和松牙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3.在基础治疗后,上颌缺失牙进行“固定桥”烤瓷夹板修复;同时下颌缺失牙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整个疗程周期约为半年,由4~5位牙周种植科负责不同项目的专科医生共同完成。

  镶牙前:

  先去除感染灶

  “牙齿能够稳立在口腔中,靠的是健康的牙周组织。但如果牙周出现问题,就像树木一样,一旦水土流失就会根基不稳,牙齿就会松动。”张雪洋介绍,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周病的发病往往与不良的口腔卫生条件有关。此外,吸烟、糖尿病、肾病等全身性疾病、家族史等也是诱因。“牙周病可引起牙龈出血、牙齿的松动甚至脱落。牙齿缺失的患者应及时镶牙,否则对口腔和全身健康都有影响。”张雪洋说道。

  首先,是去除烂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残留牙根等感染灶。有不能保留的残根,先拔掉;龋坏的烂牙,进行充填;患有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患牙,需要做根管治疗;牙周炎,要做牙周治疗。

  其次,改变由于炎症、拔牙或创伤导致的软组织和硬组织异常。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后,才能镶牙。

  镶牙:

  根据骨质选择不同修复方式

  镶牙大体可分为活动假牙、固定假牙、种植牙。根据方案,郑女士在牙周基础治疗后,上颌牙将进行“固定桥”烤瓷连冠修复;而下颌牙则进行种植手术治疗。郑女士担心:“为什么上下牙的镶牙方式不同?植牙的材料有哪些选择,会不会影响健康?”

  张雪洋解释道,郑女士下颌缺牙区的骨质情况比上颌要好,因此建议种植。种植牙是在牙槽骨植入钛钉,在钛钉上面制作假牙。种植牙无须磨除健康的牙体组织,在功能、感觉、形态、使用效果等方面与真牙非常相似,但费用较高。张雪洋提醒,虽然种植牙是目前最佳的口腔修复方式,但不是人人适合,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以及患有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人士不宜立即种植,需要在治疗和有效控制后才能进行种植。

  种植后:

  防止种植体周围炎

  对于患者普遍关心的“镶牙材料是否影响健康甚至致癌”这一问题,张雪洋表示,至今医学上尚未发现假牙材料会致癌。张雪洋介绍,固定假牙的材料一般有金属、金属烤瓷、全瓷三种,一般来说,贵金属材料和全瓷材料性能更好,但价格较高。而活动假牙一般有普通塑料牙和高强度塑料牙两种。

  张雪洋提醒,种植后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定期维护,否则也可能患上种植体周围炎。如果炎症未得到控制,长久以后种植牙也会牙龈发炎,甚至松动脱落。因此,她建议,种植牙患者平时要做好家庭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不要触碰硬物、不吸烟,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糖。此外,种植牙的维护与天然牙有所不同,需要使用专用的种植体维护器械和手法,一般每年复诊检查并护理1~2次。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等季节病

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夏天也开始进入中伏。天气到了一年中最湿热的...[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